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2-11-28 14:26:2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放开贷款利率、实现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并且对商业银行内部的经营体制变革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利率市场化为商业银行不仅仅带来了机遇,更带来了挑战。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下,如何获得收益是商业银行最关心的问题。而获得收益的关键不只是在于简单的争夺客户资源,而是加强对业务的整合调整,善于创新并大力发展中心业务。

在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就因为在经济危机的推动下,率先开始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在此后的10年内,从大额定期存款开始,向小额定额存款,储蓄存款逐步推进,逐步加强对存款利率的管制,实现利率市场化。此后的总资产收益率虽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下降,但于90年代初恢复到了市场化前的水平。从短期来说,加速中小商业银行的解体破产,但从长远来看推动了银行业的发展。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利率是商业银行非常敏感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其在货币市场上融资成本。论文旨在从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出发,分析商业银行的现状以及在运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利率市场化的对比分析,对商业银行在盈利减少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其充分的竞争性,怎样优化自身业务转型和进行内部结构调整给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

1) 利率市场化在在我国的发展历史,现阶段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2) 利率市场化下银行所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自 20 世纪 70 年代起,金融自由化思潮不断崛起,以美国、日本为代表发达国家及阿根廷、智力等拉美地区发展中国家均进行了全方位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由于各国经济情况的差异与改革方式的不同,各国改革的成效也不一样。美国等发达国家遵循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采取渐进式的方案,有效的实现了利率市场化的完美过渡,国内银行业得益于利率市场化的利好,顺利实现了业务转型;阿根廷为代表的拉美国家在国内经济环境较差的条件下试图一步开放利率,导致国内银行业难以应对自由的市场竞争,经营困难,许多银行面临倒闭的风险,最终

改革以失败告终。

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多以低成本的储蓄以及宏观经济带动的信贷增长获取高利差,并以此推动经济增长。然而,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动,利率逐步放开,自 2013 年 7 月 20 日起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全面放开,这也标志着我国进入准利率市场化时代,存款利率全面放开也势在必行。各家银行将通过提升存款利率吸收存款,通过降低贷款利率争夺优质的客户,由此带来存贷利差降低,上市商业银行以传统依赖利差收入为主导的盈利模式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也要求商业银行盈利模式逐步转型。为增强新的金融环境下的竞争力,我国各家商业银行都制定新型战略目标、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盈利模式,并将其作为提高未来盈利能力的工作重点,维持合理的利差水平、控制经营成本支出、拓展非利息收入业务,以此实现由主要依赖利差收入的简单粗放的盈利模式逐渐向利差收入与非利息收入均衡发展的集约型盈利模式转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方案

通过借鉴国外利率市场化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本文试图调研发现中国在推进利率市场化中存在问题,分析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的措施。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对利率市场化进行一个概述,接着分析国内外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成果与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商业银行应对这种危机的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框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第11-12周 查阅资料完成开题报告,论文初步框架,交由老师审核。

第13-17周 完成初稿撰写。毕业生上传论文初稿到毕设系统。填写中期检查表。

第18-19周 根据导师意见修改论文,完成二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