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学术价值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逐渐推进,全球前沿科技加速突破,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加深,科技在经济、军事和社会治理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深,重大科技领域发展迅猛,大国间科技竞争愈演愈烈。
各国持续加强对本国的未来科技发展布局,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以占据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制高点,我国也将加强科技创新、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作为我国现阶段的核心任务。
2016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将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国家综合创新能力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等作为总体目标,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的目标,指出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科技体制改革等具体任务。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目标本次研究将基于三阶段DEA模型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对2014-2019年我国科技创新某代表性新兴行业全部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以行业为单位对我国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分析代表性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差异状况,再对行业内上市公司进行发展领域细分,分析不同发展领域间技术创新绩效差异原因及影响,探究行业内各项因素对技术创新效率、企业绩效的影响,针对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和可能产生的技术创新效率差异化过高等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二、研究内容本文在前人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绩效评估的研究基础之上,以行业因素为分类标准,结合行业相关企业历年财务报告等统计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14-2019年我国科技创新某代表性新兴行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绩效水平进行评价。
针对我国代表行业中技术创新效率的发展差异,找出各项影响因素,并为缩小差异、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和绩效水平提出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技术创新是指生产技术的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或将已有技术进行应用创新。
国外涉及到的与技术创新绩效相关的研究:Claudio Cruz-Czares et al.(2013)提出了解决创新与绩效关系的新途径,运用DEA模型分析了创新效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得到衡量技术创新成果的最佳方法是技术创新的开发效率;Chiara Verbano et al.(2016)将制造业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联系起来;Wei Gu et al.(2018)设计并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仿真等计算验证方法来评价和优化工业企业的创新技术效率。
在国内,关于技术创新绩效的研究发展也很快,也有部分相关研究涉及到科技创新相关行业。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是一种从投入和产出角度对多个决策单元(DMU)进行效率评价的方法,认为效率等于产出与投入的比值,比值最高的决策单元被视为最有效的决策单元,通过每个决策单元的效率与最优效率的比值来评价其他决策单元效率是否有效。
若比值视为相对有效率,比值小于1视为相对无效率。
三阶段DEA模型是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影响的效率测算方法,可以得到仅反映经营管理水平的效率,同时考察环境变量对投入松弛变量的影响,分析其对效率影响的方向和程度。
5. 参考文献
[1]肖美丹,张文娟,田志强.基于两阶段DEA和灰关联的31个省份技术创新效率评价[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20,52(05):78-88.[2]张岭.股权与债权融资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20,41(08):95-104.[3]蔺鹏,孟娜娜,褚席,冯冠霖.金融结构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不同金融发展模式对比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14):21-30.[4]成琼文,贺显祥,李宝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我国35个工业行业的实证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6(02):97-107.[5]徐书彬,黎新伍,李果.基于三阶段DEA的人工智能上市企业创新效率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05):165-172.[6]楼旭明,徐聪聪.智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04):1-7.[7]李宏宽,何海燕,单捷飞,蔡静静.剔除非管理性因素影响的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基于广义三阶段DEA和Tobit模型[J].管理工程学报,2020,34(02):60-70.[8]田淑英,郑飞鸿.环保Ramp;D投入是如何影响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3(03):148-156.[9]刁秀华,李姣姣,李宇.高技术产业的企业规模质量、技术创新效率及区域差异的门槛效应[J].中国软科学,2018(11):184-192.[10]俞荣建,胡峰,陈力田,项丽瑶.知识多样性、知识网络结构与新兴技术创新绩效——基于发明专利数据的NBD模型检验[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8(10):38-46.[11]Wei Gu,Thomas L. Saaty,Lirong Wei. Evaluating and Optimiz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Based on Both Data and Judgm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mp; Decision Making,2018,17(1).[12]肖利平,蒋忱璐.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动态演变[J].商业研究,2017(10):153-161.[13]胡志强,喻雅文.技术创新效率对企业IPO后长期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创业板高科技企业样本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05):87-96.[14]冯梅,张蒙,余鸥.中国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17,35(01):63-66.[15]陈庆江.政府科技投入能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J].经济管理,2017,39(02):6-19.[16]刘伟.考虑环境因素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分析—基于2000-2007年和2008-2014年两个时段的比较[J].科研管理,2016,37(11):18-25.[17]孙磊,陈伟,刘锦志,杨早立.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9):52-55 69.[18]Chiara Verbano,Maria Crema. Link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y,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manufacturing SMEs[J]. Technology Analysis amp; Strategic Management,2016,28(5).[19]王蕾.文化创意产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6(07):108-111.[20]Claudio Cruz-Czares,Cristina Bayona-Sez,Teresa Garca-Marco. You can’t manage right what you can’t measure wel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J]. Research Policy,2013,42(6-7).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