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14年3月15日,中央军事委员会原副主席徐才厚落马;2014年4月17日,华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林落马;2014年7月29日,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周永康落马#8230;#8230;这一系列的案件无不说明腐败治理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为了有效的预防腐败,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强化了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同时,经济责任审计也成为了一种较为关键的方式。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监督制度,是现代审计制度在中国的一种创新。自1999年5月起,我国在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中全面实施经济责任审计。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强化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2010年12月,随着《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出台,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扩大到省部级领导干部。但总体来说,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还处于探索与完善阶段。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理论方面深入、系统的研究仍然缺乏,尚待深化。然而随着我国反腐败形势的日益严峻,因此,以腐败治理为导向的经济责任审计的变革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诞生于1985年,既是审计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现实的需要,2006至2007年,全国审计机关共完成88339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占全部审计项目的31.76%。截止到2009年,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已经从原来的市、县级扩展到地厅级领导干部,审计结果应用更加广泛。本文希望通过对以腐败治理为导向的经济责任审计变革的研究,找出经济责任审计变革的方向以及产生的效应,从而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良好的经济责任审计是党和政府对各级党政领导的行政权力进行制约、预防权力滥用导致腐败的重要手段,是强化干部监督、正确评价其工作绩效的有效措施,是促进党政领导干部勤政廉洁、合理用权、正确履行经济职责的创新举措。本文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研究,旨在分析经济责任审计变革的历程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措施。从而呼吁配套管理制度等相关法规的出台以配合经济责任审计的合理实施并且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逐步形成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路子。
写作提纲: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在古埃及法老统治的时期,国家权力机构任命了一些忠实可靠的亲信为监督官,负责对全国各机构和官吏是否尽职守法、财政收支记录是否真实可靠进行监督检查,如发现差错或舞弊行为,将被处以罚款或断肢、死刑等,古代埃及对官员的审查已经具备了经济责任审计的雏形。
审计史学家理查德#183;布朗(2005)在论述审计起源的问题时曾经指出:我们在分析国家审计的起源问题时,应以经济责任作为研究的起点。其不仅导致国家审计的产生,也制约着国家审计的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说,经济责任乃是国家审计起源的前提条件和客观基础。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22-11-16-2022-12-05
讨论论文选题,确定写作计划, 草拟毕业论文的写作提纲交指导老师审定。
5. 参考文献
[1]李凤鸣.时现.经济责任审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3]雷雯、陈玉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防范[M].广州: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