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依法治国的稳步推进,我国税收事业也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税收法律体系框架初步构建起来。社会各界关注税收的程度不断提高,对税务部门要求更严格,税务干部的执法行为受到多层次的监督和制约,税收执法风险问题日益成为焦点,亟待重视和规避。税收执法工作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客观上蕴含着较大的执法风险,极大地影响了税务机关的执法权威和社会形象,同时也损害了纳税人的合法权利。在我国经济持续繁荣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大好形势下,正确认识税收执法权和加强税收执法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切实规避税收执法风险,使税收执法活动得以有效运行,对于我国税收法制化进程乃至整个社会法制化进程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选择此题目,对其进行研究。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首先,从税收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出发,以对税收执法的基本理解入手,对税收执法展开了解释分析。其次,从税收在市场经济中的性质、作用以及如今税收执法的情况作出阐述并进行剖析,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税收执法风险的原因。最后,从内部控制视角对税收执法风险规避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此次研究能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税收执法风险规避问题的解决。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谢双进(2007)提出了要以提高税收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抓手,大力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建立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执法队伍。韩松、姜学东、卢松臣、刘柯群(2008)通过对历年执法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分析,认真剖析违法问题及产生根源,认为过错责任追究的风险主要是缺乏责任心、执法不严、执法水平低的风险。林静(2008)提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规避税收执法风险:强化#8220;法治#8221;观念;规范执法行为;完善风险控制机制;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加大对执法各环节的监督力度;加强部门协作;构筑税务部门与社会各界及广大纳税人的和谐关系。樊四平(2011)注意到近年来基层税务机关的税务行政复议与税务行政诉讼呈上升趋势,同时纳税人署名举报与匿名举报、新闻媒体明访与暗访次数均呈上升态势,这说明了在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下,公民法律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
国外:澳大利亚国税局(简称ATO)在防范税收执法风险时对不同层次的纳税人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对守法的纳税人,建立自我评估机制,由税务机关对其进行简单的监督和观察,对抵触不守法的纳税人采用税务审计和移送的办法进行强制性管理。同时ATO的税收风险评估人员在对各类信息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按行业、风险程度高低对企业进行分类、分级,使税务机关充分认识税收风险并实施有效管理。对确认纳税人有逃税、避税行为,予以处罚;如果税法本身有问题,则向有关部门提出修改意见。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15年11月-2022年12月31日
搜集并阅读相关资料,初步确立论文选题。
2.2016年1月4日-2016年1月10号,确定论文题目,并撰写开题报告。
5. 参考文献
[1]宋玉鹏.税收执法风险的规避研究[D].吉林大学,2010.
[2]罗萍.我国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3]徐昱.我国税收执法风险及防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