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资金变动的财务信息,是记录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的重要载体,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评价经营业绩进行再生产或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所以,就有学者认为会计是信息的集合,那么会计信息的质量就显得至关重要。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一直是多个国家共同追求的目标。然而,盈余管理这一概念自产生以来便备受争议。有人认为它是作为企业管理当局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私人利益的#8220;披露管理#8221;(凯瑟琳#183;雪珀),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会计信息质量。而机会主义的管理者则认为盈余管理是一个中性的概念。那么,盈余管理对会计质量的影响程度到底有多大?如何处理好盈余管理与会计质量之间对立统一关系?怎样才能减少盈余管理对会计质量的负面影响,提高会计质量?有哪些具体可行的措施?研究这些问题不仅可以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推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就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会计质量直接影响了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誉状况。出于不同的动机,企业会采用不同的盈余管理手段,但过度的盈余管理会直接损害会计质量的真实性。因此,笔者想通过以下几点来对盈余管理对会计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
1、首先论述会计信息质量的含义及其特征,然后说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
2、阐述盈余管理的概念,分析学者们对该概念的不同理解,介绍盈余管理与会计质量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说明盈余管理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会计学术界对盈余管理的理论研究是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而兴起的,众多学者通过实证或理论研究等方式对盈余管理对会计质量的影响展开了研究,其中采用的模型最多的是Jones模型。我国学者于敏在《盈余管理对会计质量的影响》一文中,分别从盈余管理的含义、动机、在法和理之间的游离三个角度具体分析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认为经过盈余管理后的会计信息是失真的,会危害会计信息质量,破坏社会经济秩序,从而提出四位一体的盈余管理体系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我国大部分学者认为盈余管理对会计质量的影响是负面的。
国外会计学界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开始较早,且研究方法和动机明显成熟于国内。Schipper(1998)将盈余管理定义为:#8220;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程序,目的是为了获取一些私人利益#8221;;Scott(2000)同样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当局利用会计选择权来扩大自己的效用或公司价值的行为。从这些定义可以看出他们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当局牟取私利而欺骗公众的行为,这一行为会严重损害会计信息质量。国外学者主要针对上市公司和营利企业进行研究,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公司进行各方面分析,研究发现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公司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来操控应计利润,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而Marin(2000)认为,通过盈余管理形成的会计报表信息虽然缺乏真实性但也有合理和可利用的,Healy和Walen(1999)指出盈余管理或许会降低信息的可靠性,但由此而提高信息的相关性。这充分说明了盈余管理与会计质量两者处于矛盾之中,但又紧密联系。因此如何改善我国现如今盈余管理的现状,规范盈余管理体制,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显得至关重要。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12日-2022年12月20日,阅读资料,写出论文开题报告。
2022年12月21日-2022年 1月10日,阅读大量资料并写出论文大纲。
2022年 3月 1日-2022年 4月20日,根据大纲进行调研,搜集资料,写出论文初稿。
5. 参考文献
[1]陈筱妍,闫思奇.规范盈余管理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新经济,2014(20):93.
[2]郭佳.新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及建议[N].财会信报.2010.
[3]黄靖杰.新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文献综述[J].投资理财,2012,129-130.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