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的变化规律及经济效应分析开题报告

 2023-01-13 18:02:4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关税是由一国海关代表国家,按照税法、税则的规定,仅对进出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以的一种国家税收。我国《海关法》规定,海关的重要职责之一是“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准许进出口的货物、进出境物品,由海关依法征收关税。”作为最古老税种之一的关税,历史上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财政收入作用。现代社会中,关税仍然是各国税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保护国内生产、调节经济结构等方面有着特殊地位。

关税手段被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国际贸易规则视为透明度最高的对外贸易调节工具,1950年-1984年,我国实行全面保护关税政策。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务院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税则》和《中华人民在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暂行条例》,并与同月16号实行。根据新的税则和实施条例,自191年5月6日起,凡经准许进出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的货物,除我国有规定外,均应按照我国海关法即海关进出口税则。由海关机关征收进口税和出口税。该税法一直实施到1958年,是税法税制的革命性变革。1985年-1991年,有“全面保护”向“有区别地保护”转变。改革开放后, 我国高度关税保护政策逐步转向适度的有选择的关税保护政策,关税制度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学术界对关税的研究也日益重视起来,我国加强了对外经济联系,强调对外贸易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主要组成部分,为积极发挥关税在增加财政收入、调节进出口、保护国内生产和市场以及平衡国际收支等作用。

征收关税会引起进口商品的国际价格和国内价格的变动,从而影响到出口国和进口国在生产、贸易和消费等方面的调整,引起收人的再分配。关税对进出口国经济的多方面影响称为关税的经济效应。历史上对进口商品所征收的关税,不管是从量关税还是从价关税,都曾经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源泉。但是在当代,关税的主要功能已不再是增加政府的税收,而是去阻挡来自国外商品的进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相关的产业。当然,国家有大有小,同样幅度的进口关税,对小国和大国可以产生不同的经济效应。假定进口国是一个贸易小国,即该国某种商品的进口量占世界进口量的很小一部分,因此,该国的进口量的变动不能影响世界市场价格,如同完全竞争的企业,只是价格的接受者。这样,该国征收关税后,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上涨的幅度等于关税税率,关税全部由进口国消费者负担。如果进口国是一个贸易大国,即该国某种商品的进口量占了世界进口量的较大份额,那该国变动进口量就会影响到世界价格。因此,大国征收关税虽然也有上述小国的种种关税经济效应,但由于大国能影响世界价格,因此从局部均衡分析所得的征收关税的代价和利益对比的净效果,就不同于小国情况了。

征收关税对我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从我国经济发展方面,从具体来看,降低关税,扩大进出口贸易总量,有利于企业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力,能促进消费,繁荣市场,给消费者多样的选择,同时,有利于我国幼稚企业的发展,适度保护幼稚产业构建柔性保护屏障;从外贸方面,关税作为对外贸易的杠杆,在对外贸易中起着改变货物价格的作用,进而影响货物供应,从而影响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影响巨大,不可忽视,关税调低使得我国进入贸易制度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有助于我国企业改革升级,提高企业自身竞争意识,加速机械设备更新换代,促进生产力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从就业方面,数据显示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外联系加大,使我国就业形式有所调整,就业总量有所增加,职业转换和职业培训需求大量增加,进而不断地职业转换和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在面临复合型人才的缺口增大和人才薪金劳酬增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供不应求,懂得操作规范的具体技术工人出现较大缺口,关税的合理调节有利于改善这一局面,促进人才流通,增加经济活力。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1.引言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研究方法和思路。

2.介绍关税理论的基础知识,介绍最新政策和规定,为全文奠定理论基础。

3.分析关税变化规律,主要从关税的自身特点、征收关税存在的问题和优势三方面展开;运用对比的方法,简要分析关税变化趋势。

4. 分析征收关税对我国各方面的影响,主要从我国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就业三个方面切入,具体分析关税的经济效益。

5.根据全文的整体论述,针对关税政策带来的风险提出建议。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充分理解关税的变化特征,据此分析关税变化的必要性;扎实国内外关税研究的理论基础,据此进行对比分析。

2.论文要密切联系关税的最新政策,要理解弄懂政策的意义和影响,为之后的研究和分析打好理论基础。

3.运用实证分析时的数据来源须真是有效且具有代表性,要能够以典型实例反映政策改革的影响。

4.提出的建议能符合我国实际,并适当借鉴国外关税制度的经验。

三、写作提纲

1. 引言

2. 关税的理论介绍

3. 关税变化规律

4. 关税经济效益

5. 改进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关税的理论政策以及经济效应的研究也就可以说历史久远,文献丰富,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关税政策是国家宏观政策重要的内容.关税理论的产生与贸易理论、贸易政策紧密相关,具有强烈的时代感.重商主义时期,托马斯孟和斯塔夫提出了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理论,理论主张利用关税保护本国的商品,防止本国贸易受外国商品的冲击,同时提出为鼓励本国出口贸易,应该减免本国出口关税.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政策中,关税体现出保护职能。

自由贸易理论的最初倡导者称之为政治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提出了与重商主义相对立观点——自由贸易主义,他们的观点认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应该自由化,国家应该降低关税 来促进自由贸易,取消其他贸易限制.在此研究基础上马歇尔和俄林等人提出了相对需求理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理论,有效补充和完善了自由贸易主义理论。

美国的汉密尔顿和李斯特是贸易保护理论的倡导者。汉密尔顿主张美国应该利用关税政策保护当时美国幼稚工业的发展以摆脱英国殖民经济统治而发展本国经济.通过对相关产业的保护,使其具备国际竞争力.经过二十年的保护关税制度,美国工业的发展具有竞争实力.李斯特认为自由贸易主义只有在两个工业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中实行才有利于实现双方互利,而那些落后的国家必须通过关税壁垒来保护本国的工业发展.

凯恩斯在20世纪 30 年代提出的超保护主义理论把关税和就业理论联系了起来,他认为通过关税限制来促进顺差,进而可以促进国内需求,刺激就业。

20世纪50 年代保罗普雷斯、辛格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出发,认为在国际分工中,,自由贸易只对发达国家有利而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因而他主张发展中国家使用保护关税政策对其国内产业进行适当保护, 主张建立合理的关税保护制度,既不要过分放开也不要过分封闭,循序渐进地放开关税,通过适度的 放开来使本国的厂商和企业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普雷斯的观点是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提出来的,对我 国的贸易政策和关税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对外贸易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有关贸易理论的研究也方兴未艾,特别是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国已把对外贸易提高到经济发展的“国策”和“车轮”的位置,“要成为经济大国,必须成为贸易大国。”甚至有人提出“贸易立国”的主张。正是在我国对外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我国贸易理论的研究才由过去的一般业务研究进入现在的因素分析阶段,从过去的局部、定性研究,开始进入到整体、定量研究。

我国目前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1)杭州人学经济发展研究所的金祥荣,对“小国,人国”不同假设下条件的关税壁垒保护的运作机制及效应进行过分析研究。他分析和探讨了关税在矫正生产偏离中的作用,关税报复机制、不同市场结构下的关税保护机制及其经济效应。

(2)对外经济贸易人学的王普光、何晓兵等人,在关税理论政策与实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们的贡献主要是从国际范围比较研究我国的关税理论,提出了比较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关税政策。

(3)海关总署吴家煌认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关税制度深入改革。他提出,首先,要降低关税以便使海关工作深入贯彻“促进为主”的方针:关税水平要合理地、适度地保护民族产业,容纳国际竞争:关积要体现产业政策,为我国重点产业的发展服务;其次,要调整减免税政策,使这一方面贯彻税收政策,另一方面更加符合国际贸易规范。第三,要使海关估价制度向关贸总协定靠拢,建立真正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关税制度。

(4)高博、孙家恒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行进口关税政策对产业政策的体现极为不够,不能充分运用和吸收“有效保护原理”对我国的税则进行修订,使得我国对最终产品的保护有余,而对中间投入品尤其是原材料制成品保护不足。

(5)我们自己则认为,从发展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以加速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应当制订既能体现国家对某些产业的扶持保护,又能使国内企业感到有竞争压力的贸易政策,要依据有效关税税率原则和计算方法,制订出适度合理的关税税率,同时,要积极展开关税量化研究,分析关税的变动对产业和进出门商品的波及效应,以便关税政策能真正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能够起到对幼稚工业的保护和促进主导产业发展的作用。

日前国内有关关税理论与实证方面的研究们有两方面的倾向,一方面是限于定性分相,缺乏定性与量化结合的综合研究,研究尚停留在趋势性分析和表面论证;另一方面是限于一般意义上的关税研究,缺乏从关税角度对进口结构,产业结构的整体研究。而从总体产业的角度量化研究关税壁垒效应,分析保护关税率与有效保护率,探讨关税的价格效应和保护效应等问题。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1日完成论文选题;

2022年12月25日至2022年12月27日,在图书馆收集并整理资料;

2022年12月27日至2022年12月31日,撰写开题报告,交由老师审定并修改;

2022年1月至2022年2月,撰写论文初稿,交由老师审定,在老师的指导下修改;

2022年2月至2022年3月中旬,按老师意见修改论文初稿,深化研究内容,完善研究结果,形成修改终稿;

2022年3月下旬至2022年5月,完成论文终稿的定稿、打印、专盯,做好论文答辩准备;

2022年5月至2022年6月,补充完善论文材料,进行论文答辩,完成毕业论文。

5. 参考文献

[1]张群等.关税理论政策与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2]余国《 走向 21 实际的中国关税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1

[3]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税司.中国关税制度、政策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4]王普光.中外关税税制比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5]张小建:“加入WTO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和对策研究”,《理论前沿》,2000年第16期

[6]钟水映:《人口流动与社会经济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

[7] 刘乃山:《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改革》,《涉外税务》1956年第1期,第-36页

[8]曲晓如:《国际经贸探索》2004年第4期

[9] 斯蒂格利茨.贸易自由化与发展中国家:一个新的议事日程[J]经济译文,2000,(4):1-3

[10] 王福军.我国关税减让的结构效应及其政策配合分析[J].财贸研究2000,(1):58-60

[11] Babetskaia - Kukharchuk, O, Maurel, M., 2004. Russia''s accession to the WTO. thepotential for trade increas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32. 680-699

[12] Backman, C, 1995. The Russian forest sector: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exportprospects. Post-Soviet Geography 36, 310-322

[13] Kallio, M, Dykstra, D.P., Binkley, C.S. (Eds ) 1987. The Global Forest Sector: An Analytical Perspective. John Wiley and Sons, Chichester, U.K. 706 pp

[14] Kallio, A M.L., Moiseyev, A., Solberg, B, 2004. The Global Forest Sector Model EFI-GTM-The Model Structure. Technical Report 15. European Forest Institute. 24 pp

[15] Technology Roadmap-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Paris, 200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