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以时政新闻为主的微信公众号始终是多数传统媒体主推的强势项目。正处于转型期的传统媒体纷纷试水新闻传播新模式,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移动转型”的重要入口,注册开通官方微信公众账号。“澎湃新闻”时政微信公众号在内容生产方面形成自己独特优势,但也存在部分弊端。本文以“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个案分析,整理出目前国内学界对于“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时政内容的研究概况,以期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找寻空间,寻求一条积极稳妥的传统媒体时政转型之路。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时政新闻内容生产优势与弊端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时政内容的研究概况,如“澎湃新闻”背景研究、生产方式、内容定位、内容选题、内容报道形式与表达方式等,寻求一条积极稳妥的传统媒体时政转型之路。
写作提纲:运用传播学理论研究当前互联网环境下“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时政新闻产品化的必要性;研究生产方式、内容定位、内容选题、内容报道形式与表达方式等;为传统媒体转型微信公众号时政新闻提供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014年以来国内学界对“澎湃新闻”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传统媒体转型、新闻客户端、媒介融合渠道、深度报道内容四个领域:深度报道内容方向,主要分析澎湃新闻中深度报道的现状和转型,探讨碎片化时代背景下澎湃新闻内容定位、内容选题、生产方式等,凸显时事政治深度报道存在的合理性与重要性,如吴佳洪《深度报道在网络时代的革命——以澎湃新闻“打虎记”专题报道为例》,严沁珂《论新闻碎片化背景下新闻“深度”的回归》。近年来,学界对于“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时政内容的研究逐渐完善,研究方法多样,整体研究框架具体全面,但仍然存在一些发展空间。比如,研究方法以内容分析法为主,缺乏实证调查数据;研究侧重点上,缺乏整体宏观背景意识,削弱 “市场发挥决定作用”观念,在此基础上研究“澎湃新闻”时政内容定位、选题、生产方式,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对于“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时政内容的传播理论研究还存在相当大的空白,因为这是一个渠道与内容并行、传者与受众并举的时代,更要注重受众的需求与体验,专注于单一“内容为王”或“渠道为先”终是要被市场所淘汰。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初稿:2022-12-31至2022-01-20中期:2022-03-04至2022-03-17修改:2022-03-18至2022-04-21定稿:2022-04-22至2022-05-05
撰写方案:
5. 参考文献
1.张燕,陈思思.传统新闻媒体转战社交媒体的内容运营策略——对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分析[J].出版科学,2016,24(04):53-56.2.姜珊. 澎湃新闻内容特色研究[D].吉林大学,2016.3.王翎子,章洁.社交媒体介入传统媒体的传播特质探析——“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内容对比分析[J].中国出版,2016(03):24-28.4.成文胜.传统媒体时政类微信公众账号的运营模式探析[J].当代传播,2015(05):62-67.5.朱春阳,张亮宇.澎湃新闻:时政类报纸新媒体融合的上海模式[J].中国报业,2014(15):46-48.6.董博.澎湃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示范[J].传媒,2018(06):56-57.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