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国内手机屏幕及摄像头的不断发展,环烯烃共聚物(COC)在光学领域的消费保持增长,并且产品性能将更加优越,更加符合光学镜头、屏幕等消费需求的发展方向。
环烯烃共聚物(COC)是使用茂金属催化剂将乙烯和降冰片烯共聚而得的结晶性透明树脂,通过调节各个共混成分的比例,可以赋予共聚物各种各样的特性。环烯烃共聚物(COC)是一种无定形高分子材料,具有高透明度、低双折射率、低介电常数和介电正切特性、低吸水率、比重轻、耐化学性好、低杂质、良好的黏结性以及表面硬度高等优点,在光学器件、汽车、包装及电子电器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环烯烃共聚物(COC)的消费领域主要为光学、医疗以及包装等,光学领域主要集中在屏幕、光学镜头、镜片、隐形眼镜等,医疗领域主要作为玻璃以及PMMA材料的替代品,用于生产注射器、注射液容器等制品。随着国内手机屏幕及摄像头的不断发展,环烯烃共聚物(COC)在光学领域的消费保持增长,并且产品性能将更加优越,更加符合光学镜头、屏幕等消费需求的发展方向。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制备金属碳化物材料,在通过XRD,TEM,拉曼光谱,漫反射光谱法对其进行结构与性质的表征,研究其在光照下对氨氮的降解程度。
预期目标:最终得出金属碳化物材料的电催化降解效果好,不产生其余的有害物质,可应用于降解各种难降解的物质。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以MOFs材料为模板,构筑可控型多孔结构碳/氮过渡金属催化材料。通过碳化制备多孔结构碳/氮过渡金属催化材料。通过调控MOFs材料主体结构,达到催化材料结构的可控性。测定其对CO2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吸附数据。
步骤:
4. 参考文献
[1] Lund H. Renewable energy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J]. Energy, 2007, 32(6): 912-919. [2] Xiang S., He Y., Zhang Z., et al. Microporous metal-organic framework with potential for carbon dioxide capture at ambient conditions [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2, 3: 954. [3] Figueroa J.D., Fout T., Plasynski S., et al. Advances in CO2 capture technology—th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s carbon sequestration program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house Gas Control, 2008, 2(1): 9-20. [4] 陈新新, 马俊杰, 李琦等. 国内地质封存 CO2泄漏的生态影响研究 [J]. 环境工程,2019, 37(02): 27-34. [5] 黄文静. 4-氨基吡啶与双金属修饰碳电极催化还原CO2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0.DOI:10.27151/d.cnki.ghnlu.2020.004975. [6] 邱月. Bi基催化剂电催化还原CO2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8. [7] 刘丽. Cu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还原CO2合成醇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8] 张慧. SnO2和Bi基催化剂电催化还原CO2至甲酸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9] 张霞. 高活性Bi基电催化CO2还原材料的构建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8. [10] 邵卢钰. 铋基和钴基纳米电催化剂的制备及还原CO2的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9.DOI:10.27170/d.cnki.gjsuu.2019.000079. [11] 古亚柳. 空位缺陷与Cu合金化改善Bi金属电还原CO2性能的研究[D].南京大学,2020.DOI:10.27235/d.cnki.gnjiu.2020.001103. [12] 雷文,肖卫平,王得丽.用于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的铜基催化剂研究进展 [J].电化学,2019,25(04):455-466.DOI:10.13208/j.electrochem.180947. [13] 黄梦可. 钴/氮掺杂碳催化剂的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1.DOI:10.27517/d.cnki.gzkju.2021.001697. [14] 胡强,许梦莹,Pier-Luc Tremblay,张甜.碳布基底上Sn-Co双金属协同电催化CO2为甲酸 [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5(03):389-398.DOI:10.19603/j.cnki.1000-1190.2021.03.010. [15] 陈建坡, 崔浩, 王成新. 一种多金属碳化物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1054411A[P]. 2020. [16] 金宇俊.电催化CO2催化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J].中国金属通报,2021(06):8-9. [17] 王佳佳,喻兰兰,胡霞,刘宝军.二维纳米材料MXenes及其复合物在电催化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材料工程,2022,50(01):43-55. [18] 姜晓乐,王思月,林小曼,张南南,王淳.Ag/ZnO复合催化剂的CO2电催化还原性能研究 [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6(03):267-272. [19] 朱雅婷,赵云霞,陈钰文,陈文华,陈嘉欣.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电催化还原CO2研究进展 [J].化工环保,2020,40(01):21-25. [20] 郝金辉,施伟东.过渡金属(Mo,Fe,Co和Ni)基催化剂在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还原中应用(英文)[J].催化学报,2018,39(07):1157-1166. [21] 朱静怡,梁风.金属有机框架(MOFs)在CO2电还原方面的应用 [J].广东化工,2018,45(23):63-64. [22] 阳正午.金属有机骨架在电催化还原CO2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22,49(03):51-52 48.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起止时间自2024年3月1日至2024年6月号时间安排论文阶段及工作内容阶段性成果
1 2024.03.01~2024.03.14查阅文献,了解课题背景,初步设计实验,完成开题报告。实验步骤的初步设计。
2 2024.03.15~2024.04.14 开展初步实验。样品的初步合成。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