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基于知识图谱的数据结构课程智能答疑系统开题报告

 2022-11-25 11:1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迁,技术变革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推动了科技和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如何将技术与教育深度结合,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然而,传统的以课堂为主要教学场所存在诸多局限性,师生互动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知识图谱可以看作是由概念连接起来的有向图。

每个概念都等价于图中的节点。

节点之间的有向边表示概念之间的关联。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国内外知识图谱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近两年来,知识图谱并不是一个新的理论。

2006年,Amit提出了知识图谱的概念。

数据中隐含的语义用结构化本体模型表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方案

知识图谱技术通过以往的知识获取来描述和建立课程领域中的本体知识、属性及其关系,利用知识表示来构建答疑系统的知识库,完成领域本体知识的自动提取,属性和关系,提高了答疑系统的效率和实用性。

通过对现有文献中知识图谱构建技术的分析,知识图谱的构建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设计:知识获取、知识集成、本体构建和绘制知识图谱。

通过对数据结构课程的深入了解,确定了数据结构知识图谱的几个要素:数据对象、数据关系、基本操作本体可以先通过人工编辑或数据驱动的方式构建,再经过质量评估方法和人工审核结合的方式修正和确认。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第1周:查阅资料,熟悉任务书要求;第2周:查阅资料,对数据结构学习进行调研,分析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现有的知识图谱和答疑系统进行分析准备撰写开题报告;第3周:搜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定总体研究计划;第4周:搜集资料,知识图谱和答疑系统的相关理论技术,从学生的角度思考答疑系统的功能及使用流程,完成开题报告初稿;第5周:完善开题报告;完成开题;第6周:通过网络视频和文档资料等途径学习构建知识图谱的工具如neo4j,完成知识图谱模式设计;第7周:完成基于知识图谱的答疑系统总体设计; 第8周:完成知识图谱和答疑系统详细设计 第9周:搭建并熟悉开发环境;第10周:系统开发,完成系统整体搭建;第11周:系统开发,实现答疑功能;第12周:结合导师意见,完善系统,测试系统成果;第13周:参考研究过程资料,撰写论文,完成论文初稿;完成软硬件验收;第14周:完成论文定稿,制作PPT,完成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