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程度副词作为副词系统中的一类重要词汇,在语言表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能够丰富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东北方言作为汉语北方方言的重要代表,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程度副词系统,这些程度副词不仅是东北地区人民日常交际的重要工具,也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信息。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程度副词研究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程度副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程度副词的语义分类研究,如陆俭明(1989)将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分为“很”类、“稍”类、“最”类等类别,并分析了各类程度副词的语法特征;二是程度副词的语法功能研究,如沈阳(1992)探讨了程度副词的句法位置、语义指向等问题;三是程度副词的语用研究,如徐赳(2002)分析了程度副词在不同语境下的语用功能和语用效果。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主要以“贼”“精”“忒”三个典型程度副词为例,在收集整理相关语料的基础上,运用描写分析、对比分析、语义分析等方法,从语义、语法、语用等多个角度对东北方言程度副词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东北方言程度副词的概述:
简要介绍东北方言的地域分布、
语言特点以及程度副词的概念、
分类和语义功能等。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
1.语料收集:通过查阅文献、网络搜索、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东北方言中“贼”“精”“忒”三个程度副词的使用语料,并进行分类整理,为后续的分析研究奠定基础。
2.描写分析法:对收集到的语料进行归纳和总结,描述“贼”“精”“忒”三个程度副词的语义特征、语法功能以及语用特点。
3.对比分析法:将“贼”“精”“忒”三个程度副词与普通话中的程度副词进行比较,分析其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心理机制。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视角的创新:本研究以“贼”“精”“忒”三个典型程度副词为切入点,从语义、语法、语用等多个角度对东北方言程度副词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突破了以往研究的局限性。
2.研究方法的创新:本研究综合运用描写分析法、对比分析法、语义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力求更加全面、深入地揭示东北方言程度副词的特点和规律。
3.研究内容的创新:本研究不仅关注“贼”“精”“忒”三个程度副词的语义和语法特征,还关注其语用特点以及背后的文化心理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现实意义。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王洪君,毕晓静.近代汉语程度副词研究述评[J].汉语史研究,2018,34(02):83-94.
2. 赵静.东北方言程度副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 马天.汉语程度副词语义演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