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正当竞争行为日益复杂多样,传统反不正当竞争法面临着严峻挑战。
201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新反法”)在总结实践经验、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对原法条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新增了若干条文,旨在更有效地规制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本选题的研究对于准确理解和适用新反法,有效应对新形势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和实务界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新法的整体评价和解读:例如,周林等学者在《释义与适用》一书中,对新法的立法背景、主要内容、条文解释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以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与互联网不正当竞争、经营者集中、商业秘密保护以及数据权益保护等方面相关的若干条文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案例和实务经验,深入探讨以下内容:
1.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重点分析新《反不正当竞争法》如何界定互联网环境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例如网络虚假宣传、网络恶意营销、网络商业贿赂等行为的认定标准和法律责任。
2.经营者集中相关规定的完善:探讨新《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经营者集中规定的修改和完善,分析其对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影响,并结合相关案例探讨经营者集中申报制度的适用问题。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取以下方法和步骤: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学术著作、期刊文献、案例资料等,全面了解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背景、立法目的、条文解释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2.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分析新旧《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条文差异,以及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反不正当竞争法方面的立法差异,分析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特点、优势和不足,并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完善提供参考。
3.案例分析法:通过收集和分析新《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以来的典型案例,总结司法实践经验,探讨新《反不正当竞争法》在适用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创新性:
1.视角新颖:将新《反不正当竞争法》置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进行研究,重点关注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平台责任的边界以及数据权益保护等前沿问题,力求体现时代性和前瞻性。
2.内容深入:不局限于对条文的简单解读,而是结合相关案例和实务经验,深入分析条文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构成要件、法律责任等内容,并探讨条文在司法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力求体现深度和实用性。
3.方法多元: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新《反不正当竞争法》若干条文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力求体现科学性和严谨性。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谢虹.反不正当竞争法公益诉讼若干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1(16):144-145.
[2] 郑颖.新时代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价值诉求和制度完善[J].法商研究,2020,37(05):31-42.
[3] 周俊.论网络平台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的协调[J].政治与法律,2022(04):84-97.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