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电化学发光(ECL)作为一种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分析方法已引起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ECL分析是对电极施加一定的电压进行电化学反应,反应产物之间或反应产物与体系中某种组分进行化学发光,用光电倍增管等光学仪器测量发光光谱和强度,从而对物质进行痕量分析的一种方法。已报道的ECL物质包括三联吡啶(或联吡嗪或邻菲罗啉)的钌、锇和铼类络合物、鲁米诺、吖啶酯等。3-(对-甲苯基)-异喹啉是一种含有异喹啉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异喹啉结构在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电化学领域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研究和合成这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报道了含有异喹啉结构的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例如:异喹啉衍生物较强的荧光性质在光电器件等领域的应用。由于3-(对-甲苯基)-异喹啉具有良好的发光特性,因此可以作为电化学发光标记物的配体之一。所以,3-(对-甲苯基)-异喹啉在ECL分析中具有良好前景。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3-(对-甲基苯)-异喹啉是一种含有异喹啉结构的化合物,其合成与表征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合成方法:铃木反应,也称作Suzuki偶联反应、Suzuki-Miyaura反应(铃木-宫浦反应),是一个较新的有机偶联反应,零价钯配合物催化下,芳基或烯基硼酸或硼酸酯与氯、溴、碘代芳烃或烯烃发生交叉偶联。该反应由铃木章在1979年首先报道,在有机合成中的用途很广,具有较强的底物适应性及官能团容忍性,常用于合成多烯烃、苯乙烯和联苯的衍生物,从而应用于众多天然产物、有机材料的合成中。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3-(对-甲基苯)-异喹啉的合成与表征可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有机合成化学方法:采用有机合成化学的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合成,如氧化还原反应、偶氮化反应等。
4. 参考文献
[1] Walker, M. G.; Ramu, V.; Meijer, A. J. H. M.; Das, A.; Thomas, J. A. Dalton Trans. 2017, 46, 6079#8722;6086.
[2] Xiang, H.; Cheng, J.; Ma, X.; Zhou, X.; Chruma, J. J. Chem. Soc. Rev. 2013, 42, 6128-6185.
[3] Chou, P.-T.; Chi, Y. Chem. - Eur. J. 2007, 13, 380#8722;395.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2024/10/17-2024/12/27,发布选题,师生互选,确认选题
(2) 2024/12/27-2024/03/05, 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
(3) 2024/02/27-2024/03/12,学生文献调研,进行开题报告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