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支持体系多元构建—以南充市G小区为例开题报告

 2023-10-11 09:49:1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研究背景

随着人口结构的改变,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进一步加深。根据联合国 1956 年发布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报告中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 或地区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 7 %,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当占比超过 1 5%,则进入深度老龄化。我国在 2000 年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随后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2021 年 5 月 11 日最新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底,我国 6 5 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到 1.91 亿,占总人口比重 13.5% ,濒临深度老龄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 、母将成为人口老龄化的主体,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流动性增加,家庭养老支持力的普遍弱化,极大地挑战传统的以家庭和个人承担责任为主的养老方式。如何让数量庞大、需求各异的老年群体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物质生活富足,精神世界丰富就成了一个难题。老年人一般倾向于熟悉的人事物和环境,本能抗拒陌生的环境和生活的剧变,出于老年人对家本能的眷恋和归属感,以及对于养老成本方面的考虑,构建多元支持体系下的居家养老模式是最符合我国社会现状的。

积极老龄化这一概念最初于2002年由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提出后逐步为学术届和政府所接受和推广。世界卫生组织在将积极老龄化定义为: 老年人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体力、精神及社会潜能,并按照自己的需求、愿望和能力去参与社会,以实现生活质量的提升,同时也能在需要帮助时获得充分的保障和照料。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做出贡献,将老龄化问题负担转换为发展潜能。同年,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上,“积极老龄化”被写入行动纲领,并通过了《老龄化马德里政治宣言》《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旨在呼吁全世界及各个国际组织从“健康”“参与”和“保障”三个方面行动起来,建立一个支持性的“老年友好社会”,以确保所有人在晚年能够有保障、有尊严地享受其应有的权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研究以积极老龄化为切入点,目的在于描述独居老人居家养老现状,厘清他们的需求,分析其实现积极老龄化的可行性和可利用的多元支持主体。针对养老服务的多元支持主体提出建议。本研究主要针对如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单位保障。单位保障该小区大部分老人都是单位的退休工人和干部,在退休后享有养老金和配套的医疗保险。对于该小区的单位老人来说,最重要的经济支持来自于单位发放的退休金,除此以外,单位还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服务支持,比 如:定期体检、节假日的慰问品、重阳节组织老人秋游等。

二、社区依托:该小区除了单位退休人员以外,还有许多非单位职工的家属人员。这类老人 大多通过自行购买城镇养老保险后每月领取养老金,不从属于单位,他们在社区内获得的支持与服务也较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3.1.1实地观察

采用观察法,三次对该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环境、卫生条件等外部环境进行观察和记录。再前往不同老人的家中,观察老人的日常生活状态,通过与老人的沟通交流,观察、分析老人的生活状况、生理健康以及精神面貌。

3.1.2 个案访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李远,谭小林,曹国兴.重庆地区健康老年人群社会支持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J]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 (2) :175 - 177.

[2] 赵立新.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当前我国农村养老的理性选择[J]. 广西社会科学,2006 (12) :139-143.

[3] 杜海霞,刘 冰.城乡社区独居老人社会支持情况及养老服务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5(4):1188-119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2024.11.15——2024.01.04 确定选题,收集资料。

[2] 2024.01.05——2024.02.26 资料索引,阅读资料,下达任务书。

[3] 2024.02.27——2024.03.12 完成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