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国际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低碳经济是一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发展模式。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经济调整逐渐向低碳经济转型,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是首要任务。尽管中国对外贸易一直持续增加,但出口产品都是劳动密集型商品,具有明显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技术、低产出的特点,该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必然对我国出口贸易造成严重打击,但同时低碳经济亦能以外力作用推动我国贸易结构升级,促进出口贸易绿色化,给我国带来了新的契机。所以,在机遇和挑战的双重压力下,中国必须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中建立平衡,趋利避害,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低碳规则,因此在该背景下研究低碳经济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关键问题:
1、中国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分析
2、中国出口贸易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2003年,时任英国首相的布莱尔以能源白皮书的形式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不断恶化,为改善这一现状,科学家们不断深化低碳经济的理念。虽然在国际上未形成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普遍认为低碳经济是人类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著名环境专家鲁宾斯德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制度框架来促进社会经济模式的转型。
谢军安(2008)把低碳经济的内涵分为以下3个方面:首先,低碳经济是对于无约束的能源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而言的;其次,低碳经济是对于以新能源和化石能源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的;最后,低碳经济是对于人为碳通量而言的。李胜(2009)则指出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低碳流通、低碳分配和低碳消费四个环节。张政航(2010)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最终以改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为目标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陈柳钦(2009)分析得出,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但目前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加。
4. 研究方案
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借鉴其理论成果,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对中国出口贸易和低碳经济进行研究分析。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低碳经济的相关概念,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我国出口贸易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性,同时运用经验分析的方法论述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最后从国家政策的宏观层面,出口产业的中观层面,出口企业和消费者个人的微观层面分别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框架:
第一章:绪论(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5. 工作计划
1)查阅与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产业集聚、全球价值链及价值网络相关的资料;进行文献的阅读及整理,写出文献综述;
2)根据文献理论回顾,进行理论分析,初步建立分析框架;
3)进行实地调查及访谈;案例分析,比较分析;进行研究课题最终成果的撰写工作;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