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通信子公司智慧海派的财务舞弊与审计风险开题报告

 2023-02-23 10:43:1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相关的技术不断进步,近年来复杂的网络是国内外普遍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当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在紧密相连,而长三角作为国内经济发展重地,通过对城市群彼此之间交通结构连接的联系,可以发现我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发展彼此之间离不开区域,其在慢慢融入世界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区域的活力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度对城市之间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于是彼此之间通过区域合作提高竞争力也就最后可以变成最优选择。高速铁路之间的网络特性也逐渐成为大众研究的重点,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对外开放的战略当中,我们更应该着重力气提升发展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实力,其辐射到中西部地区并带动全国广泛的发展,协调大城市与小城镇之间的发展,从而促使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在两座城市之间,人员、物资都通过交通网络,在城市之际、城市群之间进行广泛的流动,形成一种协调发展的互动格局。铁路交通是城市群产生以及生长所需物资以及众多能量传递的通道,且也是发挥城市群聚集以及辐射作用的桥梁纽带,它们可以改变城市之间的通达性,从而大大降低运输时间成本,也就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向周边城市不断辐射的铁路交通网络结构。

高速交通网络从而带来的一种关于“时间—空间”的变化,从而形成一种更为广泛的区域选择范围,进一步促使了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国内外投资者对于中国市场的未来预期,发挥城市的交通铁路优势。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通过对于子公司内部的财务舞弊方式进行分析,然后梳理出子公司财务舞弊后的后果,最后根据对因子公司财务舞弊对企业造成的审计内部风险传染进行梳理归纳,例举出审计风险的后果,分析审计风险后给我国企业防范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建议。具体来看,本文的主要内容阐述如下:

一、导言: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最后总结出了文章的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

二、文献综述:主要针对我国财务舞弊、企业集团、审计风险等理论梳理出具体的概述,针对涉及到的审计风险控制的理论提出具体的文献梳理并根据其进行一定的文献述评。

三、首先针对我国航天通信集团以及重要子公司智慧海派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随后针对智慧海派财务舞弊的方式进行具体的分析,最后再针对智慧海派财务舞弊的结果后果对集团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及其产生的审计风险进行更为具体的分析。

四、首先针对国内涉事的公司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然后针对航天通信集团内部审计风险进行分析,主要是针对集团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路径、表现等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最后再针对航天通信集团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的原因进行一定的分析,从而为下一章提出建议提供一定的基础。

五、为我国的提出防范企业内部出现财务舞弊以及审计风险提出一定的建议,企业为此内部应当完善建立并实施一定有效的风险管控体系,完善管理层内部风险控制评估,更进一步加强机构内部监管。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①探讨现阶段我国公司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要形式以及财务舞弊的后果;

②以具体个体的子公司航天通信子公司智慧海派为个例,梳理出其财务舞弊以及审计风险的具象;

③得出防范企业内部出现财务舞弊以及审计风险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财务舞弊国内外研究

财务舞弊,指代的是企业个体有意识地、有计划地、有手段地运用各种方式,在会计账簿当中进行更改、掩饰删除等众多行为,将那些伪造的账本呈现给投资者看,使得投资者相信企业内部运营以及经营十分良好。

国内学者陈东平(2008)指出由于同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产品成本急剧上升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极大可能选择以财务舞弊的方式来应对面临的外部压力。崔维康(2019)认为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治理结构失效、融资与经营压力等因素成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徐晓静(2013)指出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包括为了取得融资进行上市的压力、信息不对称为管理层舞弊提供了机会以及监督体系的不完善和惩罚措施的不到位等。郝倩(2013)根据我国相关规定,指出企业进行财务舞弊的动机来源包括为了取得股票发行的资格或是避免被退市,常常会运用各种会计手法来操作利润,掩盖业绩不佳的情况。黄新建(2006)提出上市公司典型财务舞弊行为主要存在借助关联关系、制造虚假的交易以及原始凭证造假等方式进行财务舞弊。李燕(2006)提出舞弊公司具有法人股比例过高、股权集中.度过低,执行董事人数占董事会人数的比例过高等特征。梁杰,任茜(2009)指出上市公司进行舞弊行为存在着所在行业竞争加剧、面临收益或市场占有率的突然减少等征兆,并指出某些特定行业或者有比较特殊经营业务的上市公司相比于其它行业会有更大的舞弊空间。吴森灿(2014)指出企业财务舞弊行为通常会通过伪造收入来把未实现的收入提前确认,或高估存货、应收账款来增加总资产金额,以及篡改单据、伪造凭证或制造虚假文件等方式进行财务造假。娄权(2003)提出企业规模与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的概率成反比,并且他指出公司财务状况异常很有可能导致舞弊行为的出现。王敏,李瑕(2003)借助舞弊三角理论对特殊群体舞弊的识别问题进行分析,他们发现盈利水平波动大、债务繁多、经营状况比较差的公司出现舞弊行为的概率会比较高。

国外学者从理论角度来研究舞弊动因,已经形成了一些经典的舞弊动因理论。Allbrechtws(1995)提出了著名的舞弊三角理论,用压力、机会和借口解释舞弊的发生。P.M.Dechow(1996)为代表的相关学者认为出现财务舞弊行为的公司财务报告通常会有两个异常现象,一是应计利润较高,二是现金净流量和总资产之间的比值与正常水平相比偏低。根据M.D.Beneish(1999)的调研,销售的产品数量急速增长、资产品质出现下跌、毛利率恶化、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出现异常增长走势等变量会增加财务舞弊发生的概率。国内学者结合我国的政策环境和企业特点对财务舞弊特征进行分析。对财务舞弊识别的研究中,国外学者(Carcello and Bell,2000)发现上市公司出现财务舞弊行为的显著性风险因素表现为公司整体经营业绩飞速增长、盈利水平波动性大以及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国内学者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特色对财务舞弊的识别问题进行研究。

(2)审计风险国内外研究

国内学者杜小艳,黄朝生(2010)认为企业的经营风险与其舞弊的可能性正相关,审计人员可以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评估,还可以通过评估公司的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等方面来确定舞弊风险,以此来编制审计计划。郑朝晖(2001)指出对于企业以虚构收入的手段来虚增利润的行为,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评估企业销售方面的审计风险来找出可能便于企业管理当局制造重大错报的环境。刘芳芳(2009)指出审计人员应先对被审计单位的规模、所处行业,内部所有权结构进行了解,以此来评估被审计单位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王会金(2011)指出审计风险评估对于不同阶段的审计有着不同的评估内容和侧重点,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例如审计计划阶段可以对被审计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预期审计风险评估,对于审计策略和具体计划的制定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对审计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分配。邱奕青,朱小刚(2014)指出为了对财务舞弊带来的审计风险进行合理的规避,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评估机制进行完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改善审计方法等手段来应对。王丽等(2015)认为审计人员需要考虑风险因素之间的传递关系来进行风险评估,并重点关注内部政策的调整对风险产生的影响。王杨鑫(2016)指出审计人员对财务舞弊企业经营情况了解不够往往是导致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在进行审计之前应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充分了解,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经营状况、所在的行业发展状况等方面来判断企业重大错报风险。于雁芳(2016)认为准确识别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需要对审计程序进行改善,在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时,应关注不同财务数据以及其他相关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扩大审计测试的范围、适当调整审计计划来加强对于风险的再评估。对于审计风险的评估,国外学者(Timothy and Howard Thomas,1997)首次提出了BMP审计模式,该审计模式要对企业的经营战略进行充分考虑,对业务活动中存在的审计风险采用风险评估的方法来分析评估。(Andrew and Graham,2010)提出审计计划的制定要结合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以及业务特点,并以贝叶斯定理为基础进行审计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进一步执 行相应审计风险控制活动。Zohreh Hajiha(2012)对审计风险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出企业特定的文化环境在评估控制风险时应予以关注,并构建了审计风险评估系统来对审计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

国内学者陈致平,王芳山(2002)提出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来说,可以通过加强对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和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来降低审计风险。朱珊,樊彩霞(2006)指出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的舞弊特征进行了解,并且要对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测试,以此来更好地应对审计风险。钟峰(2012)指出注册会计师如果能够在承接审计业务之前对审计客户的信息进行充分了解,关注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特点和企业经营状况,便有利于更加有效的应对审计风险。唐婷,许莎(2017)指出审计人员应对获取的被审计单位有关证据的有效性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审计风险。赵彦强(2012)指出审计人员应对审计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内外部环境风险进行区别对待,面临的内部环境风险通常包括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以及审计质量控制机制的不健全等。对于审计风险的应对,王杨鑫(2016)指出审计人员对财务舞弊企业经营情况了解不够往往是导致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在进行审计之前应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充分了解,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经营状况、所在的行业发展状况等方面来判断企业重大错报风险。于雁芳(2016)认为准确识别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需要对审计程序进行改善,在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时,应关注不同财务数据以及其他相关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扩大审计测试的范围、适当调整审计计划来加强对于风险的再评估。

通过以上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在财务舞弊方面,还是审计风险控制方面,国外更多的因为资本市场形成以及完善的时间更长,国外越来越多的发现问题的时间比较早,研究起步也更早,理论方面相比较一来,也就更为全面。而国内,起步的比较晚,但是国内公司众多,资本市场相比较来说也更为复杂,这位国内的众多研究者提供了相对完善完备的研究环境。总而言之,本文利用国内外的众多优秀研究成果,为案例的研究建立了稳定的理论基础。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底-2022年12月底,确定论文题目,制订计划并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初稿,上交导师查阅;

2022年12月底-2022年3月中旬,查找翻阅相关论文资料,如文献、论文集、著作等,建立论文框架并完成论文初稿,初稿中参考文献不低于15篇,其中至少包括一篇英文文献;

2022年3月中旬-2022年3月底,中期检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Albrecht W S, Wernz G W, Williams T L. Fraud: bringing light to the dark side of business[J]. FraudBringing Light to the Dark Side of Business, 1995(2):14.[2]徐晓静.IPO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分析[J].财经界版,2019(15):145 147.[3]郝倩.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探析[J].商场现化,2020(23):145-146.[4]Dechow,P.M., Sloan, R.G. and Sweeney, A.P..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Earnings of Manipulation:An analysis of Finns Subject to Enforcement Actions by the SEC[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Research, 1996,13.[5]Beneish,M.D. The Detection of Earning Manipulation[D]. NBER Working Paper,1999.[6]李燕财务舞弊的若干特征分析[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8(03):64-65.[7]梁杰,任茜..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研究[J].财会讯,2020(33):54-56.[8]吴森灿.浅议企业财务舞弊的特征与审计方法[J].财经界(学术版),2019(18):250 252.[9] Bell, Timthy B, Carcello, Joseph V.A Decision Aid for Accessing the Likelihood of FraudulentFinancial Reporting[]. 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 2000(19):169-184.[10]娄权.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之经验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20(10):8-12.[11]王敏,李瑕.舞弊三角与财务舞弊的识别一一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会月.刊,2018(30):76-80.[12]陈东平.论财务舞弊的三种识别方法[J]财会研究,2020(21):70-71.[13]黎展辉财务舞弊识别方法与风险防范[J].财会通讯,2019(26):159.[14]Timothy B. Bell, Frank O. Marrs, Ira Solomom and Howard Thomas. Auditing Organizations Througha Strategic[R]. KPMG monograph, 1997.[15] Andrew Chambers, Graham Rand. The Operational Auditing Handbook: Auditing Business and ITProcesses[M]. 2020.[16] Zohreh Hajiha.Application of Delphi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affecting factors upon audit riskmodel[J].Management Science Letters,2018(2):379~ 390.

[17]李赛.关联方交易财务舞弊及其审计风险防范对策研究[D].济南市:山东财经大学,2016.[18]李梅,崔丽歌,贾云鹏.中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内部控制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28-132.[19]李新供应链环境下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制问题的研究[J]中国外资,2013,15:156.[20]马建威,李伟.关联方交易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基于2007-2010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审计研究,2019(01):79-86.[21]纳鹏杰,雨田木子,纳超洪.企业集团风险传染效应研究-来自集团控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20(03):53-60 95.[22]彭金鑫.基于多米诺骨牌理论的金融风险传导机制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9,22(09):26-27.

[23]王惠庆,葛军,马小勇.多元化相关程度与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7(03):96-101-148.[24]王东,王泽温,黄盛.风险容量、风险管理机构与公司价值[J]广东社会科学,2013(05):15-2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