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作为影像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纪录片是传播国家形象最直接、最生动的渠道。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髙度重视纪录片的创作、生产和传播,除对本国各类主题的关注外,“中国故事”也逐渐成为世界其他各国拍摄纪录片的热门选题。本文以NHK(日本放送协会)涉华纪录片中对中国农村形象的塑造为分析案例,采用文本分析、话语分析方法,意在探究外国纪录片是如何以他们的视角来展现中国社会内容,塑造中国农村形象的,以此揭示纪录片作为塑造国家形象文化符号的意义。
对该课题对研巧不仅仅是局限在对纪录片的内容和其传播特点的分析上,更是对纪录片的社会意义与价值的探讨。通过对日本纪录片的研究,从一个侧面来阐释纪录片与国家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以此为突破口为未来我国纪录片发展化及国际形象塑造提出一些建议与参考。
纪录片通过其记录的现象引起社会上更多的人去思考并致力于现状的改变。本篇论文期望让阅读该论文的读者更多关注纪录片在塑造农村形象及国家形象上的重要性,用更加正确的眼光和端正的态度去审视中国农村形象的构建。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 研究内容 通过对NHK涉华纪录片所塑造的中国农村形象的解析,以及其对国民认知的影响和其中民族主义的变迁,来审视日本电视纪录片在我国农村形象的塑造与对外传播上的影响及作用,并反思我国现代电视纪录片。探讨电视纪录片如何打破现状,真正发挥其功能,实现对国民国家形象塑造。在异文化语境下,又如何实现在国际舞台上的良好国际形象塑造。
(2) 拟解决问题 问题1:NHK涉华纪录片的整体倾向整合与农村形象量化统计 问题2:运用话语分析法、文本分析法对NHK涉华纪录片塑造的中国农村个体与群体形象进行框架建构与内涵分析
(3) 写作提纲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二、中国农村形象与NHK纪录片 (一)影像作品中的中国农村形象 (二)纪录片中的中国农村形象 (三)NHK纪录片中的中国农村形象 三、中国农村形象中能动的人物主体 (一)农村里的农村人(艰难生活的付出者) (二)城市里的农村人(边缘化的奋斗者) (三)农村里的城市人(冲突的集合者) 四、中国农村形象中被动的社会背景 (一)政治 (二)经济(三)文化 (四)理念 五、他者视域下中国农村形象塑造的不足与缺憾 (一)主观色彩 (二)缺少人文关照 (三)国家/媒体利益 (四)价值倾向差异 六、对我国农村形象传播的启示 (一)关注农村与个体 (二)注重参与式观察 (三)发展背后的隐藏问题 (四)填补农村形象的历史空缺 七、结语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从影像传媒的角度来进行“乡土叙事”的研究是随着我国纪录影像与传播技术的成熟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研究取向。学者们对乡村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研究较为广泛。周宏亮从人文关怀、文化美学和社会意义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纪录片中的乡村叙事。孙翔认为该类纪录片从结构、视角、空间三个角度呈现了乡村之美。 但在当前国情下,很多关注乡土底层“苦难叙事”的纪录影像都是跳脱于主流话语体系之外的独立纪录片。对于这类揭露型的纪录影像,也有学者进行了相关探讨与研究。例如尹凯站在失落农民的视角,以城乡矛盾、底层的反抗为方向,进行该类纪录片的叙事话语研究。罗峰博士的毕业论文《“历史的细语”:新纪录运动中的底层影像研究》就是从纪录片影像研究的角度探讨中国农村底层社会的生存困境和生活图景。 桂琪玉从日本的 NHK 电视台制作的涉华纪录片来加以分析,指出“NHK涉华纪录片题材涉及的范围逐步扩大,但负面题材报道比例依然很大;报道的客观性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偏见,用典型化的人物和事件代表了整个中国普遍存在的现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日本媒体眼中处处充斥着矛盾的中国,也将这一处处充斥着矛盾的中国形象根植于受众思想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 学者徐晓波等在其论文中就NHK涉华纪录片的题材与倾向进行分值标准的统计,他们发现,涉及到中国社会问题与国际关系的,在NHK纪录片中负面倾向占比较高,NHK在对中国现实状况的表达上客观理性程度相对较弱,更多是体现出日本自身的文化价值与现实利益的一种映射,让观众对中国形象的构建造成认知和形象上的偏差。 (2)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学者对国家形象这一课题主要从国家软实力角度、建构主义角度以及国际政治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对纪录片中展现的中国形象,更多关注其被塑造的途径、形象发挥的作用以及当前中国形象与过去中国国家形象的对比,未有专门就NHK涉华纪录片对中国农村形象的塑造进行的研究探讨。 |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0月——2022年11月 与指导老师沟通,确定论文选题,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2022年11月 提交文献综述
2022年12月 提交开题报告
5. 参考文献
[1]严洁蕾. 日本纪录片中的国家形象塑造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 [2]胡毅. 日本涉华纪录片中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D].南昌大学,2015. [3]罗乐.境外涉华纪录片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2010-2016)[D].暨南大学,2017. [4]雷田田.他者建构与自我建构[D].山东艺术学院,2015. [5]朱英萍.中日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辽宁大学,2016. [6]桂琪玉. 从NHK涉华纪录片看中国国家形象构建[D].中南民族大学,2012. [7]张翠翠. 中国电视纪录片与国家形象塑造研究[D].扬州大学,2013. [8]沈悦,尹如歌.中国纪录片的国家形象建构与跨文化传播——“一带一路”视阈下的再思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5(02):31-38. [9]薛玉洁. 影像中的国家形象建构—国家形象宣传片研究[D].山西大学,2015. [10]徐晓波,田雪,孙儒为.NHK纪录片的中国表征与价值取向[J].当代传播,2013(06):105-108. [11]孙儒为. 新世纪以来NHK纪录片中国女性形象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5. [12]吴欣越. 新时代中国农村题材纪录片的乡村形象建构研究[D].扬州大学,2021. [13]刘修榕,刘行芳.电视纪录片中农民形象的真相与想象[J].新闻爱好者,2014(08):9-14. [14]高美.乡村题材纪录电影的伦理表达[J].现代视听,2019(06):48-52. [15]周宏亮. 论中国纪录片的当代乡土叙事[D].南昌大学,2017. [16]熊琦. 纪实影像中的中国乡村[D].复旦大学,2014. [17]孙翔.三农题材纪录片《中国新农民》的叙事策略[J].当代电视,2018(02):49-51. [18]尹凯. 乡村题材纪录片的叙事话语研究[D].安徽大学,2018. [19]罗锋. “历史的细语”:新纪录运动中的底层影像研究(1991-2010)[D].复旦大学,2011. [20]邱凌.国家形象宣传片的跨文化传播策略[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12):35-38. [21]Meiqin 以ang;Minna Valjakka,Urbanized interfaces: Visual arts in Chinese cities [J],China Information,2015 Vol. 29(2),Pages 139–153
|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