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下江苏省粮食生产的相对优势开题报告

 2023-02-12 12: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课题的意义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带来种种有利和不利影响,涉及作物单产、品种改良、作物种植制度、作物区域布局、病虫害迁移等各个关键环节。而在不同的地区影响是存在差异的。我们课题主要将分析江苏省粮食生产在气候变暖下有什么变化,由于苏南苏北地区的差异,气候变化对齐粮食生产的影响也不一样,研究找出地区差异因素,如苏北地区暖冬次数的增多,我们就可以利用这种优势来增加冬季作物的生产,来实现粮食的增产。优势地区充分利用气候变化加上高科技的辅助措施和设备,来实现粮食增产

国内研究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对气候变暖有着不错的适应性,而适应性较差的地方在科技的弥补下本也能减少起负面影响[1]。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结果表明[2],与目前常用的1951年至1980年中国种植制度气候区划结果相比,1981年以来由于气候变暖,在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和辽宁,一年两熟种植北界明显向北移动;在湖南、湖北、安徽、江苏和浙江一年三熟种植北界向北空间位移明显[3]。在不考虑品种变化、社会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前提下,各省的种植制度由一年一熟改变为一年二熟,粮食单产平均可增加54%至106%;由一年二熟变成一年三熟,粮食单产平均可增加27%至58%[4]。而一些国外的研究则表面气候变暖对粮食生产也有着正面的影响[5].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模型分析了1980年至2008年间全球气候数据与4种大宗农产品玉米、小麦、稻子和大豆产量之间的关系[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本课题主要研究江苏省的粮食生产在如今气候变暖的大前提下具有哪种优势,有哪些是可以推广,哪些是仅具有地区局限性的。由于地区的不同,气候的影响也不一样,本课题将研究如何根据地区差异,发挥气候变化的积极影响,可能带来优势地区粮食产量的提高。利用这些优势,江苏省北部地区的粮食产量可能会增产。而本课题还将就如何利用优势来尽可能的增加粮食的产量

内容则是对面全国各地今年的的粮食产量、质量以及同比的增长比和增长量进行分析,以江苏为标准来对比,分析江苏的粮食生产的相对优势,再进一步来研究造成起相对优势的原因.并分析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拟解决的问题就是各地的粮食产量统计与真实的产量之间的出入,故在省份之间的对比只能采用平均量来缩小统计误差,再者就是各地区的粮食生产的种类都会根据自身的土地质量有所侧重,所以对比只能采用总量。还有如何利用优势来实现粮食增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个案研究法为了获得与课题更详细的相关内容,于2013年7月在江苏省常州市的都市农庄实习半个月统计其效益在气候变暖下的变化,并于同年8月回到武汉聚贤农庄做了同样的统计,分析对比数据来得到与课题相关的结论

2行动研究法亲身参与两处农庄的诸项事情,并与场主交流来获取他们在气候变化下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3文献法通过对从网络、书籍以及农业相关杂志期刊上的大量阅读获取到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从而发现目前节能减排方面的发展方向、应用前景、存在的问题等。为行动研究法需要了解的重点确定方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课题虽然研究的是两个比较老的话题,但是二者的结合则变的新颖,气候变暖下,人们普遍觉得会对粮食生产存在负面的影响,而本课题恰恰是研究这个前提下江苏省粮食生产的相对优势。而江苏在人们眼里往往只是经济强省,然而其强大的经济背后农业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本课题也可以让人们了解江苏作为一个经济发达地区的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强省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本课题研究时间计划为5-7个月。具体研究计划如下:

1.准备阶段:明确需要获取的资料范围,确定研究计划,查阅相关文献获取一定的课题相关的基础知识。

2.实施阶段:在企业实际体验生产、管理、计划制定等全过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