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研究试图通过增加基本苗,减少基肥和分蘖肥的用量。
这对提高氮肥利用率和保持水稻高产具有重要的实际生产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基肥和分蘖肥的作用主要是保证水稻形成足够穗数,穗数的多少往往可以通过栽插基本苗数调节,这就是苗肥互作。过量施氮和过多基本苗均导致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降低。施氮量增加,水稻吸氮量增多,但营养器官的氮转运率、氮收获指数和产谷效率显著下降;基本苗增加,水稻吸氮量也增多,而营养器官的氮转运率、氮收获指数、氮素产谷效率和氮肥利用率则明显提高。因此,适当增加基本苗是提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减少施氮量的有效方法。由于基肥和分蘖肥的利用率非常低,基肥一般20%左右,分蘖肥30%左右,本研究试图通过增加基本苗,减少基肥和分蘖肥的用量。这对提高氮肥利用率和保持水稻高产具有重要的实际生产意义。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1)在机插秧行距9寸、穴距4寸的条件下,每穴增加1棵苗,能取代多少基蘖肥,保持穗数、产量接近;(2)找到产量不降低、氮肥利用率最高的苗氮组合。
技术路线:设增苗和基蘖肥减量2种处理,增苗处理设每穴栽插4苗、5苗、6苗3个水平,基蘖肥减量处理设基蘖氮8kg/亩、4kg/亩、0kg/亩3个水平,共9个处理组合(表1)。另增设5个对照,即:每穴栽插3苗、基蘖氮12kg/亩;每穴栽插3苗、不施化学氮肥;每穴栽插4苗、不施化学氮肥;每穴栽插5苗、不施化学氮肥;每穴栽插6苗、不施化学氮肥。
测定项目:(1)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地上部生物量、植株含氮量,计算植株吸氮量;(2)产量及产量构成。
本实验的设计手段是常规处理,测定项目也是可行的。
4. 研究创新点
在保证高产的前提下,增苗减氮,既保证了产量又减少了氮肥用量,保护环境,提高氮肥利用。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根据水稻生长特性,在暑期进行试验。
各项工作基本上如期实现。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