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并购业绩承诺的商誉减值研究——以华谊兄弟并购东阳美拉为例开题报告

 2023-02-08 09:39:2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自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首次明确提出被并购相关方应对上市公司做出明确的业绩承诺协议,到2020年中旬,证监会表示“对于尚处于业绩承诺期的已实施并购重组项目,标的资产确实受疫情影响导致业绩收入、利润等难以完成的,业绩承诺可适当调整”,说明我国企业并购中业绩承诺的规范性和灵活性逐步加强。2008-2020这十多年来,我国的市场并购始终保持活跃状态,不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都在逐渐通过并购来扩大企业规模和企业价值,其中最常用的就是采用业绩承诺的方式进行并购。但是,其中也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一旦业绩承诺未能完成、初始商誉过高估计就会使得并购方企业的商誉在后期发生巨额的减值,甚至有可能使净利润为负,此时这个业绩承诺就是失败的。比如2015年吉艾科技并购安埔胜利,业绩承诺到期未完成而计提大额商誉减值,进而遭到证券交易所的质疑;2016年坚瑞沃能斥资52亿元并购沃尔玛,其中产生的商誉高达 46.16亿元,并在2017年全部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由此可见,良好并购形势下也存在着业绩承诺虚高、届时无法完成产生大额商誉减值的重大问题,对此本文将研究企业并购中业绩承诺和商誉减值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商誉减值的影响因素,希望能加强业绩承诺的可实现性,使监管部门更好的完善企业并购重组和商誉减值监管。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一、根据国内外现有文献,熟悉企业并购中业绩承诺和商誉减值的概念和研究概况

二、从华谊兄弟并购案例中,研究业绩承诺和商誉减值的关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并购热潮要早于国内,并购活动中发生的商誉减值风险以及减值后带来的后果这些研究都要领先于国内。Fu Fetal[20] 提出造成商誉减值的“元凶”是并购方采用股份支付的方式带来的并购溢价,并且他发现并购后商誉减值的比例与并购最初形成的评估溢价比率是一致的。Healy[18]认为商誉减值的时点往往是在企业并购资产价值下降之后才反应出,具有严重的滞后性。上市企业每次公布商誉减值情况之后都会伴随着股价的波动,在这段时间内会造成投资者的恐慌。Sahut[19]认为商誉减值预示这企业在未来盈利能力下降的可能性,如果商誉发生大幅度的减值,则企业在往后的年份中经营业绩会发生下滑,商誉的大量减值也会造成投资者对企业失去信心。

对于企业并购、商誉减值的研究显然国外是日趋成熟了,但是本文从并购的业绩承诺角度来分析商誉减值,这一点在国外的研究还不算成熟,能为商誉减值提供新角度,也能增强企业并购的业绩承诺可实现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2022年11月26日:和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线下见面,导师给予论文指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周慧琴.业绩承诺与并购风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21):85-87.

[2]于迪,宋力,侯巧铭.业绩承诺与并购溢价交互作用研究[J].财会通讯,2020(20):86-88 91.

[3]高翀,孔德松.并购中的业绩承诺条款与股价崩盘风险[J].经济与管理究,2020,41(07):77-9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