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权利到共情:“动物表演”议题的社会化传播及话语转向开题报告

 2023-02-07 09:09: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本论文有助于分析“动物保护”这一观念的本土化传播。近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增强,动物表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有36个国家、389个城市全面禁止或限制动物表演。但动物表演在整个社会范围中仍是见怪不怪、屡禁未止。圣雄甘地曾这样形容动物和国家的关系:一个国家道德进步与伟大程度,可用他们对待动物的方式衡量。将人类自身的快乐建立在对其他生命的践踏上终究是可耻的。

通过分析主流媒体对这一议题的传播,可以促进“动物保护”理念的深入人心,促进社会观念的真正改善。

二、有助于推动“动物保护”的政策传播与媒介责任。通过研究传播现状,为更有效地传播提供建设性意见,促进媒体更好地践行引导社会舆论,传播社会正能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责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一、“动物表演”这一社会现象的发展现状与出现的问题: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近年来呼吁“禁止动物表演”的呼声日益壮大,不仅有央视、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带头发声,各类社会公益组织也纷纷进行呼吁、组织活动。相应的社会制度、立法也越来越完善:2010年国家林业局下达《关于对野生动物观赏展演单位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活动进行清理整顿和监督检查的通知》,要求禁止虐待性动物表演。同年,住建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园管理的意见》要求城市动物园及公园停止动物表演。2013年7月2日,住建部又发布了《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动物园“严禁动物表演”。2017年起,我国便开始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其中明确制定野生动物出售、利用、展演、标识管理等标准规范,在野生动物表演上,已经界定清楚哪些属于规范性的、不会对野生动物造成损害的。但动物表演仍未得到完全禁止,各景区、动物园的动物表演仍然活跃,并且动物表演形式变得更加隐晦,野生动物园和综艺节目合作,被驯化好的动物以亲切可爱的形象在电视中呈现,动物园借用明星做代言,做活动,其中的原因包括:1、动物表演带来的经济、文化利益;2、动物伦理与人权之间的冲突;3、涉及部门较多,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等。二、“动物表演”议题近年来的变化:1、集中关注动物福利问题,大量曝光动物表演的残酷、给动物带来的伤害。如: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驯兽师疑针扎黑熊、泰国野生动物旅游业黑幕、河南原阳马戏团老虎脱逃等等,通过网络平台,大量的社会组织、素人、媒体都在揭露动物表演对待动物的残酷,且多为视频,证据确凿:为了驯服采用的暴力虐待、表演生活环境的恶劣,灯光噪音外界伤害等、用铁链铁锁束缚的自由等。2、探讨动物表演的定义和边界问题。究竟哪种行为算动物表演,那些行为应当禁止,说法也是众说纷纭,才导致当下动物表演不规范、屡禁不止的现状。野生动物表演、马戏团、海洋馆、借动物进行的综艺节目等等,各种现象需要被研究界定。3、探讨动物表演的利弊。广州动物园曾发言:“马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一味打压禁止。”;一些家长也认为海洋馆、动物园的一些观赏项目,能帮助孩子获取自然知识,更好地进行自然保护。动物表演的利弊也被不同的声音、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衡量。三、在动物表演乃至动保方面,社会(不仅仅是媒体)需要怎样更好的传播。1、积极揭露动物表演现状;2、各个领域专家、人士积极进行普法、研究、立法监督等活动,宣传科学知识;3、媒体应当积极引导保护动物的舆论,深度反映“动物保护”议题中的矛盾,督促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努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近年来动物表演议题的话语建构发生了怎样的重要转向。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首先,讨论动物保护观念的发展与变化。其次,梳理“动物表演”议题的最新变化及社会背景。最后,探讨“动物表演”议题中的多元话语博弈及其带来的深刻影响。写作提纲: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选题的理由或意义)第二节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方法(话语理论)第四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动物表演”的起源与发展现状梳理“动物保护”观念的发展;“动物表演”议题的发展、症结。 第三章 “动物表演”议题的社会化传播“动物表演”社会现象,涉及立法、政府管理、民间公益力量、传媒报道、社会化传播等等。本章重点描述新媒体环境中/社交传播情境中的“动物表演”议题。 第四章 “动物表演”议题的多元话语建构这是全文的重点。第三章是社会表象,第四章是背后的话语博弈。 第五章 结论:“动物表演”议题与媒介责任深化论述,适当的给出建设性意见。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早期亚里士多德提出动物奴隶论,否决动物拥有理智,认为拥有理性的人类高于动物,康德强调人类对动物有且仅有间接义务,对动物的义务实际上是对人的责任,动物行为学家康纳德R.格里芬通过分析动物的行为特征,确定动物具有理智。

动物渐渐从人类创造的附属资源转变为有理性的“他者”。

关于动物伦理思想演进和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流派:1、从权利的不同程度来说,包括动物福利论、以汤姆雷根为代表的动物权利论和以彼得辛格为代表的动物解放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方法:

一、文本分析法

1、研究对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温士贤. 动物伦理与非遗“马戏表演”[J].文化遗产,2018(09).[2]何勇海.让动物表演从动物园走开[N].河北日报,2020(4).[3]Christopher C. Collins.Animal acts through the looking-glass: art, theater, and a Zoopoetic possibility for performance[J].Text and Performance Quarterly,2019(10).[4]郭云鹏.现代文明冲突下传统马戏的生存困境——电影《我的宠物是大象》观后感[J].杂技与魔术,2019(06).[5]徐徐.动物旅游中的动物伦理问题[D].南京:东南大学,2018.[6]韩延明.广州动物园结束马戏表演,训练动物不为取悦游客[J].作文通讯,2017(12).[7]杨斌成. 论主流媒体与舆论监督职责[J].新闻界,2010(03).[8]吴耀武.主流媒体如何发挥舆论监督的主导作用解析[J].传播与版权,2016(11).[9]周淑萍 吴文阳 黄玉莹.媒介环境下的舆论监督[J].广告大观,2019(07).[10]张慧中.动物表演取乐拷问人类理性[N].贵州政协报,2017(06).[11]Vera Lucia da Silva;Marcelo Saccardo Branco.Legal Limitations Regarding Experimentation in the New Animal Act[J].Revista de Biodireito e Direito dos Animais,2016(10).[12]吕清远 高丽华.“公共传播”在中国语境下的知识生产与谱系考察——基于米歇尔福柯权力-话语理论的演化视角[J].新闻与传播评论,2020(07).[13]方正欣 童海琴 司慧颖.花与理论与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提升[J].教育教学论坛,2020(01).[14]艾军 刘俊生.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与我国公共政策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0).[15]张志安,晏齐宏.网络舆论的概念认知、分析层次与引导策略[J].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6(0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