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利用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已成为关系到地球上每个国家人民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已成为世界上所有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2016年4月出版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提到,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关系着人类的生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如今已不可取。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8220;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8221;,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正式提上了日程。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不仅是党中央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出的重要举措,而且是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延伸和拓展,是我国审计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是推进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开展环境和自然资源审计,对于节约和有效利用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首先,根据所参考的文献指出什么是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然后,指出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审计要素,包括审计目标、审计主体、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接着,指出现在我国实行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理论基础和案例分析,对我国实行自然资源离任审计提出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外研究现状总述国外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始于19世纪70年代,进行了大量的专项审计和调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都比较成熟。国内对于自然资源资产的审计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理论研究的初步阶段,相关理论研究尚未成熟,实践也处于探索阶段。审计所包括的自然资源资产类型还比较有限,没有统一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指标和相应的领导干部考核制度。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的研究,诸如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定义、审计目标、审计主体、审计内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以及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等,并且取得了初步进展。关于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指标体系,主要有两位学者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周曦(2011)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进行了探讨,并构建了一套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领导干部环保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张宏亮等(2015)从可操作性角度出发,采用主指标(水质状况、空气状况、农地保有率)与副指标(水资源总量、森林覆盖率等)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包含12项反映资源管理责任的指标。(2)国内研究现状林忠华(2014)提出了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两个作用:一是事前预警,二是事后追责。董贤磊(2014)认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不仅可以规范地方政府领导干部的行为,减少资源浪费等问题;还能明确领导干部责任张友棠等(2014)将自然资源资产定义为国家所拥有或控制的各种具有使用价值的自然资源。张宏亮等(2015)定义自然资源资产为正在和即将进行经济开发利用的、具有环境与社会功能的和与这些自然资源相联系的自然资源。黄溶冰、赵谦(2015)认为审计主体应以各级审计机关为主导,并采取#8220;上审下#8221;的模式。蔡春(2014)提出应把构建以国家(政府)审计为主导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组织体系作为当前形势下的首要任务。陈献东(2014)认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对象范围可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等五个方面。对于审计内容,对于评价指标,陈波(2015)认为构建合理的自然资源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满足若干基本的质量特征,主要包括指标的数量不宜过多、指标明确具体、评价指标应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这三个方面,并按照自然资源的类型概括了若干代表性绩效评价指标并形成体系。黄溶冰、赵谦(2015)指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目标包括合规性、效率性、经济性和效果性,即对自然资源开发使用过程中,是否违反国家政策法规、是否注重投入产出效率、是否存在损失浪费、是否能实现预期目标等进行审计评价。蔡春、毕铭悦(2014)认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目标是为了促进自然资源资产保护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审计程序主要包括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张宏亮等(2015)提出了审计具体指标及运用的程序,分别为明确各指标的计算方式、进行指标分值计算、指标权重设计、地方领导干部分值计算、绩效评定五个步骤。(3)上述文献主要是对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研究的必要性、主体、对象和范围、内容和评价指标、主要目标、审计的主要程序进行了研究,深入剖析了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的各个方面。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28日至2022年12月25日,拟定提纲。通过浏览学校图书馆纸质书籍、电子资源以及硕士论文等,收集相关资料,在学习所有与论题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总结并提炼提纲,填写开题报告。2、2022年1月1日至4月10日,完成初稿。进一步收集论文中需要的数据资料,按照前期拟订出的提纲,充实论文的内容,并对其加以具体数据分析论证,完成论文初稿。3、2022年4月11日至4月30日,反复修改初稿。仔细阅读初稿,对其内容不足之处以及语句不通顺之处进行修改,并查阅近期文献,完善论文。4、2022年5月1日至6月上旬,论文定稿,准备答辩。
5. 参考文献
[1]周曦.基于经济责任的环境审计路径选择---浅析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环境保护责任审计[J].审计研究,2011,(05):24-27 44.[2]张宏亮,刘恋,曹丽娟.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专题研讨会综述[J].审计研究,2014,(04):58-62.[3]黄金曦,钟浩.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5,(10).[4]陈波.论产权保护导向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5,(5).[5]黄溶冰,赵谦.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审计的探讨[J].审计研究,2015,(1).[6]安徽省审计厅课题组.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几点认识[J].审计研究,2014,(6).[7]蔡春,毕铭悦.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理论思考[J].审计研究,2014,(5).[8]陈献东.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若干思考[J].审计研究,2014,(5).[9]林忠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探讨[J].审计研究,2015.5.[10]Reed,John.How to Increase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udi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overnment Auditing,2014(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