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贫困成因与精准扶贫研究——基于贵州省望谟县的调查开题报告

 2023-01-29 13:09:2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贫困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社会问题和现实难题,消除贫困、缩小城乡差距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以农业人口为主的人口大国。目前,我国农村还有2000多万人尚未脱贫。地域偏远、交通闭塞,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文化教育落后,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素质低下等问题的存在,让脱贫的难度越来越大。当前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深入发展,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贫困问题已越来越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因此消除贫困,找出贫困问题的根本所在,实现社会公正和公平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和战略要求,关注贫困问题、研究贫困问题,解决贫困问题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扶贫贵在精准。回顾我国扶贫历史,扶贫的过程一步一步走向精准化。习近平总书记#8220;六个精准#8221;-- 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扶贫思想已形成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反贫困道路上一股强大的推动力。因此,如何认识、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对解决贫困问题起到了重要性的作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阐明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回顾相关内容的研究动态,开展文献综述,提出研究方法、目标及技术路径,给出本研究的难点、创新及不足

2、利用贵州省望谟县统计局及各乡镇调查员的调查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对比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仍有部分农村处在贫困和半贫困状态。#8220;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8221;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是实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学者们认为注重消除农村地区贫困的根源,在手段、能力和机会方面给予贫困人口帮助是解决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关键。阿玛蒂亚#183;森认为贫困的根本原因是他们获取收入的能力被剥削或丧失机会,包括疾病、低收入、人力资本不足、社会歧视、社会保障系统的软弱无力、市场竞争力差等。1971年,汤森德(Townsend)首先注意到了制度与贫困的关系,他认为贫困的原因不仅在于资源短缺,还在于分配不公和相对剥夺。因此,基于中国的情境,研究中国农村的贫困成因时,应该考虑制度因素。 近年来,中国很多学者正是基于制度这一视角,对农村贫困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陈小伍、王绪朗等从结构制度、农地产权制度、文化与教育制度以及民主与法律制度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农民贫困的成因, 认为有效的制度供给不足是造成目前中国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 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出路在于合理的制度设计。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 年在湖南湘西调研时提出的,由于提出的时间较短,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国内对其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对政策的解读、各地经验或者成果介绍等方面的报道。相比较过去的粗放扶贫方式,作为 #8220;方略#8221;的精准扶贫是巨大改革,必然引起扶贫发开革命性变化。根据现有的我国精准扶贫研究成果,可看出当前研究更多地来源于领导讲话、政府文件,更多体现在经验探索和实践上,具有时效性、实践性、跨学科三个方面特点。精准扶贫这个领域研究尚不成熟,存在着精准扶贫理论研究指导性不强、精细化研究缺乏、精准扶贫创新不足等问题。李毅认为,相比过去的粗放扶贫方式,作为#8220;方略#8221;的精准扶贫是巨大改革,精准扶贫不仅仅是战略、政策、机制,更应该是涵括理论、战略、政策、机制和行为的完整系统,学界要在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集中对精准扶贫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进行理论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1、2022.08.01-2022.09.05 检索阅读与本论文相关的文献,完成文献综述,交指导教师审阅;

2、2022.12.01-2022.01.15根据文献阅读和研究,准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翻译外文文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陈小伍,王绪朗. 农村贫困问题的制度性分析[J]. 乡镇经济,2007,06:23-27.

[2]李艳. 现阶段农村贫困群体贫困原因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3,13:38-39.

[3]刘海军. 中国农村贫困成因研究综述[J]. 中国集体经济,2009,25:87-8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