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高速发展的经济给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带来许多挑战,各类财务舞弊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广泛关注。国内外资本市场财务欺诈丑闻层出不穷,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严重缺位或失灵。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引起了中外管理界的广泛关注。
内部控制报告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世上最好的防腐剂是阳光,遏制财务舞弊最有效的方法是信息披露。通过披露内部控制报告既能刺激管理当局保持有效的内部控制,又能为投资者提供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运行效果的相关信息以及其他未经审计的财务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评估管理当局的职责及业绩。
因此我选择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通过实例分析其影响因素,找出问题并寻求有效的改进方法。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将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信息披露现状为基础,通过理论和详细的数据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以及原因,同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最后提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意见措施。
研究内容:本文首先对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报告的概念及发展历程进行陈述,重点分析内部控制报告、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审核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建立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对我国国有控股房地产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进行综合性评价,最后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试图观察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的披露现象,归纳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其根源所在,并为改善和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提供有益的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2001年底#8220;安然事件#8221;曝光以来,美国资本市场上的欺诈丑闻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充分暴露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的问题。针对这些财务欺诈事件,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法案》(The Sarbanes-Oxley Act,),其中404条款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做出严格规定,要求管理层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进行报告,同时要求这些公司的审计师对这些报告进行认证和报告,这就标志着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由自愿披露阶段转为强制性披露阶段。该法案旨在通过立法强制公司建立透明有效的监督体制,恢复投资者对美国资本市场的信心。
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现状。#8220;中航油#8221;、#8220;银广夏#8221;、#8220;伊利集团#8221;、#8220;科隆#8221;、#8220;四川长虹#8221;等公司发生的财务舞弊案件,沉重打击了投资者和公众对资本市场乃至政府的信心,对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干扰,这无不暴露出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的薄弱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严重缺乏。随着这一系列丑闻的相继爆发,内部控制存在漏洞的不断显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2008年8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执行该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另外,深市上市公司自2007年7月开始执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全面披露内部控制报告。规范的完善促进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进步,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尚存在诸多问题。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2022年11月-2022年1月 根据指导老师的要求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
2. 2022年2-3月撰写提纲及收集材料;
3. 2022年4月1日-4月20日在指导老师指导下按照南京财经大学毕业论文写作规范撰写论文的初稿;
5. 参考文献
[1] 赵兴莉.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2007
[2] 申学苹.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研究[D]. 吉林财经大学 2010
[3] 孟昭贤.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D]. 西南财经大学 2011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