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与难点开题报告

 2023-01-19 23:00:3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我国实现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目标,对于逐步缩小城乡距,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具有重大意义。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所覆盖的对象是没有得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所有城乡居民,特别是相当一部分生活来源没有可靠制度保障的城乡老年居民,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可以解除居民对养老送终的顾虑和担心,有效保证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减轻子女的负担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201427日,国务院决定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是消除#8220;碎片化#8221;并建立#8220;大一统#8221;的养老保障制度的必然趋势,但两项制度合并只是制度改革向前迈进的一小步,未来制度保障效果、制度衔接、财务稳定、制度持续性以及配套措施的出台等也是值深思的问题。经过数年的努力,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打破了公共服务城乡二元制。当前,新农保和城居保中的基础养老金主要源于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这意味着这两项制度本质上更接近于社会福利,而非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保险。 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差异成为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关键问题,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差异表现为缴费责任主体的差异国家财政责任的差异、参保方式的差异保障水平的差异和管理体制的差异,应完善养老保险国家财政责任机制,改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保方式,缩小养老保险制度保障水平的差距,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管理体制。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背景

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创新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牛桂敏(2010 认为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凡年满16周岁以上没有参加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都可以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打破以往城镇农村居民各自参加养老保险的二元障碍,即将符合参保条件的居民无论户籍在城镇还是农村都纳入统一的养老保障制度。缴费待遇等城乡标准相同,从而在保险制度上没有遗漏人群真正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

吴利明(2012)提出要建立包括基础性养老保险转移性保障和补充性保障在内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的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的养老保险运行模式。

杨斌(2013)指出为了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参保方式的转变,需要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容,要加大政府财政对低收入家庭的财政支持,确保经济困难居民能够参保,要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居民能够参保,要加强政府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提高居民参保意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2022年前,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标志着我国迈出了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第一步,城乡居保工作从试点推进到制度全覆盖、人群全覆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在制度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对保障水平低、缴费率低、基金保值、增值风险存在空账转移接续难等基层服务台建设不足做出探讨。

5. 参考文献

1王章华. 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200

2王翠琴,薛惠元.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相关制度衔接问题初探[J]. 经济体制改革,2011( 4) :81 85.

3薛惠元.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比较分析[J]. 农村金融研究,2013( 4) :5 1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