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崛起、发展,一块不断成熟的还有蓬勃的金融业。中小企业是经济实体的活跃细胞、生产细胞,是我国经济实体健康发展的根本,金融业是经济实体的血液,供给细胞营养,是我国经济尸体健康的保障。然而金融危机后,金融业的血液供给出现问题,导致中小企业作为细胞开始衰败、坏死。现如今,中小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正逐步成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生力军。然而我国就是中小企业的大国,中小企业在分散经济风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和市场竞争机制方面,都发挥了十分明显的作用。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充裕的资金,但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在融资方面遇到了困难,银行等主要的金融机构对待中小企业的融资申请大比大企业更为苛刻,申请的成功比例远不如大型企业(即惜贷现象),这就会使得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收到严重制约。
目前我国的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当前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等因素制约,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就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8220;瓶颈#8221;。尽管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可是收获并不十分理想。这表明中小企业融资难有其深刻的背景和复杂成因,要想中小企业真正摆脱融资困境,获得健康发展,就必须对该问题经行重新定位和思考。
融通资金是保证中小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所以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然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解决该问题对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个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现实和深远的意义,也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解决就业等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与决策研究
1、引言
2、文献综述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
国内学者非常关注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研究也较多。在我国,最早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的是陈晓红、郭声馄主编的《中小企业融资》(2000).该书系统地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方面比较了国内外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并据此提出尽早建立国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议,且在实务操作层面上介绍了一个创新的融资手段,即商品贸易。
国内学者主要从内外两个角度对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因素做了充分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就内部因素而言,他们从信息不对称理论、信贷配给理论以及中小企业自身能力素质三方面进行研究。杨国清(2008)认为,中小企业普规模较小,资金实力单薄,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且处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弱端,市场认知度较低,使金融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不能确定中小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被认为融资风险过大,这种情况就导致中小企业在金融机构获得信贷的难度更大,要求更严,金融机构调查监督成本过高,从而拒绝给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杨丰来(2006)提出,信息不对称是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普遍存在的问题,银行为了规避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等,会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意愿减弱,由此引发信贷配给。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联系比较密切,道德风险问题更为突出,在这以理性分析下,银行倾向于向大企业配给资金。姬会英(2011)认为,中小企业自身在融资方面存在认知偏差,企业高比例停运或倒闭使得金融机构放贷风险加大,中小企业财务制度的不完善也导致其融资困难。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完成基础材料的收集整理,列好写作的提纲。
2022年12月31日前 完成开题报告,提交指导教师。
2022年4月20日前 完成论文的初稿,等待老师的指导,并作调整、修改。
5. 参考文献
[1] 陈晓红,郭声馄.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 杨国清,李大军.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破解:国际比较与借鉴[J].金融纵
横,2008,(1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