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竞争的日趋激烈,财务报表成为投资人、债权人、政府以及其他外部人员了解一个企业最直接也最权威的途径,也是他们是否对企业进行投资或其他活动的一个重要纽带。因此,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可靠性至关重要。然而现实企业中,有的企业隐藏真实信息,掩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结果和现金流量,为了自身利益违背财务报表编制原则,从而进行人为粉饰的行为屡见不鲜。这种粉饰财务报表的行为不仅会误导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做出错误的判断决策, 政府监督部门也不能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相关财务风险,也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损害了会计行业的声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针对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
首先,对财务表报表粉饰行为的基本内容进行阐述,具体包括报表粉饰的定义、国内外现状、产生的原因动机及其危害;其次,介绍财务报表的粉饰类型,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角度入手,并分析当代企业进行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段以及我们该如何识别这一行为;最后,针对这一现象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如企业、会计人员、政府与注册会计师该如何做。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粉饰财务报表现象近年来引起大众关注,国内外一些学者纷纷对报表粉饰的一些列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徐鹏(2008)结合财务报表粉饰的动机、类型、常见手段对如何抑制财务报表粉饰问题提出若干建议。贾薇(2010)对财务报表粉饰的动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指出我国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紧缺,为获得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经济业绩欠佳、财务不健全的企业难免会对财务报表加以粉饰。李鑫、马众(2016)认为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存在很多危害,上市公司无法通过财务报表看到真实的财务状况,从而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股市功能发挥、国民经济的运行甚至会引起社会危机。
国外:从国外研究文献来看,很多针对会计报表粉饰的研究都集中在研究盈余管理方面,例如Schipper. Katherine(1998 )对盈余管理的理解是,为了获得某种私人利益,企业的管理者对外部的财务报告进行有目的的干预。英国会计学会长Albercht(1995)提出财务舞弊三角理论,财务报表粉饰是因为存在舞弊的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缺少以上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形成企业舞弊。另一个解释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理论称为GONE理论,其中G代表贪婪Greed,O代表机会Opportunity,N代表需要Need,E代表暴露Exposure。舞弊三角论和GONE理论虽然没直接触及粉饰动机但能够较好地解释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发生。近年来直接触及财务报表粉饰动机的研究文献日益增多。例如Mulford和Comiskey2001在其《财务数字游戏》一书里将企业粉饰财务报表的动机概括为:股票价格效应、借款成本效应、奖金计划效应、政策成本效应。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22.12-2022.1根据选题收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22.2-2022.3 开始准备翻译外文材料,拟论文提纲
第三阶段:2022.4 围绕主题完成论文初稿
对初稿进行补充、修改,接受中期检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5. 参考文献
[1]梁琳.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识别及其防范[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2):125-128.
[2]Oriol Amat Professor of Accounting, Creative Accounting: Nature, Incidence and Ethical Issues,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classification: M41.
[3]陈晓慧. 浅谈财务报表粉饰现状、危害及治理经验[J].财会学习,2016:7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