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聚酮类化合物AminechromineA-C的绝对构型确定开题报告

 2022-12-30 09:56: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吲哚聚酮类化合物如AminechromineAC的手性碳数量分别有2,2,4个,因此,理论上至少有4,4,16个异构体,因此它们的所有异构体的绝对构型进行确定比较困难,特别是化合物C,可能的异构体为16种,要分别确定它们的绝对构型具有较大的难度。目前,绝对构型的确定方法主要有核磁共振法、Moffe试剂法、CD激子手性法、化学计算法等。本课题我们首先将化合物AC的各种异构体用手性柱进行拆分,经核磁共振谱的方法确定结构和相对构型。特别是,我们拟通过核磁共振(ROESY)法指认它的空间相对位置,再通过化学计算的方法把绝对构型确定下来。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将构型复杂的聚酮吲哚生物碱的绝对构型,通过系列方法确定下来,并总结规律,从而为该类化合物绝对构型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 文献综述

吲哚聚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丁楚楚

摘 要】聚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结构多样性和生物活性多样性的天然产物。它的来源广泛,包括细菌、真菌和植物等均能代谢产生,并且它的结构也很多样,因为在抗肿瘤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所以有很重要的意义。吲哚生物碱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分子,含有一个或多个吲哚或二氢吲哚基团。 他们作为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分布在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中。已经证明一些吲哚生物碱具有细胞毒性,镇痛作用,抗菌作用,神经原性,免疫抑制作用,干细胞分化调节作用等。因此很多研究小组致力于发现更具生物活性的含有吲哚基团的新生物碱。但很少有聚酮化合物-吲哚杂化物(PIHs),且吲哚聚酮类化合物手性碳数量多,造成构型复杂,因此要将绝对构型定下来。此外绝对构型的确定比较困难,很有技术难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设计方案:实验前期,采用ME培养基进行T菌的培养,培养条件为:28℃,15d,在培养的第五天进行药物S的投喂。菌体培养完成后,将菌液用乙酸乙酯萃取3遍,提取其中有效成分。使用旋蒸仪除去有机溶剂,浓缩有效成分。实验中期按硅胶与样品1:1的比例进行硅胶拌样,按空白硅胶与样品硅胶10:1的比例进行装柱,流动相依次按石油醚:乙酸乙酯=100:1,50:1,20:1,石油醚:丙酮=50:1,20:1,10:1,5:1,2:1的比例冲柱,一种比例流动相大约冲10个死体积的量,点板合并。各组样品进高效液相分析,与标准品对比,寻找化合物A-C。通过凝胶柱将化合物进一步分离,进高效液相分析,找到化合物A-C的组分,进制备液相制备,制备完回收,进行核磁确认。实验后期,化合物A-C通过手性柱进行拆分,得到各异构体,打谱,通过核磁共振(ROESY)法指认它的空间相对位置,再通过化学计算的方法把绝对构型确定下来。

技术路线:

菌的发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工作计划

1.2 进组

1.2-1.29 培养T菌,菌体培养完成后,下菌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提取其中有效成分。

2.17-3.1 浓缩有效成分,硅胶柱粗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难点与创新点

吲哚聚酮类化合物手性碳数量多,造成可能的异构体数量众多绝对构型的指认较为困难。本课题拟通过新骨架吲哚聚酮类化合物AminechromineAC绝对构型的确定,总结相关规律,为该类化合物相对构型和绝对构型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具有较好的创新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