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地方品种群体叶面积机械损失耐受性的评价及关联分析开题报告

 2023-02-17 09:42:2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研究意义大豆(Glycine max (Linn.) Merr.),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

影响大豆产量因素是农业领域长时间探讨的问题,而作物产量是由源流库互相作用与平衡的结果,大豆的叶片是同化物生产的主要场所,即为源;豆荚是接收同化物的主要场所,即为库。

大豆产量与叶面积、光合产物生产量以及光合产物更多地分配到籽粒密切相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1)发掘受叶面积减少影响的性状;(2)在试验品种中筛选耐叶面积损失能力更强的品种;(3)对大豆叶面积进行关联性分析。

2.研究內容:(1)370份代表性大豆品种的耐叶面积损失鉴定:对初荚期大豆进行剪叶1/3处理,并标记与之对应的对照组。

待成熟后,以株高、节数、荚数、百粒重、产量的变化为指标评价大豆品种耐叶面积损失能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1)大豆耐叶面积损失鉴定方法:将进入初荚期选择两株性状相似的植株作一对,其中一株为对照,另一株大豆剪除1/3叶片,每个品种重复三次。

成熟后统计各植株株高、节数、荚数、产量、百粒重 ,并对比(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100%的值,确定耐叶面积损失能力;(2)关联分析:本研究获得的上述数据,结合370份代表性大豆品种群体已有的分子标记数据,运用计算机软件关联作图,以鉴定大豆地方群体耐叶面积损失的QTL。

2.技术路线370份地方品种→剪叶处理→评价叶面积损失对农艺性状的影响→建立耐叶面积损失的鉴定指标→筛选耐叶面积损失的大豆品种→根据数量指标结合已有分子标记数据进行关联分析3.实验方案(1)实验材料:370地方大豆品种(2)实验步骤:1) 对初荚期大豆进行剪叶1/3处理,并标记与之对应的对照组,进行三次重复;2)对成熟大豆品种进行收获;3)对收获大豆进行株高、节数、荚数统计;4)对大豆进行脱粒,计算产量及百粒重;5)输入、整理试验数据,进行关联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试验不仅评价叶面积损失对植株各性状的影响,同时探讨大豆对叶面积损失的耐性,并总结规律。

叶面积损失对不同大豆品种影响不同,从中筛选出影响最小的品种,增加经济效益,同时探究其对性状的影响,为进一步为栽培和抗虫研究奠定基础。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2017年9月1日~2017年9月30日:对大豆进行剪叶处理;(2)2017年10月1日~2017年11月1日:对成熟大豆品种进行收获;(3)2018年1月1日~2018年1月5日:对收获大豆进行株高、节数、荚数统计;(4)2018年3月1日~2018年3月20日:对大豆进行脱粒,计算产量及百粒重,并输入、整理试验数据,进行关联分析;(5)2018年3月21日~2018年4月20日:撰写研究报告,发表文章,完成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