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课题意义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起源于我国,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切花菊以设施栽培为主,由于设施栽培茬口多、复种指数高,农民盲目施用杀菌剂,随使用年限的延长,枯萎病发生频繁,设施土壤出现板结、盐渍化、酸化等问题,连作障碍发生严重,降低了切花菊产量和品质,给农民和生产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1-3]。
2.国内外研究概况在20世纪初期,国外就耕作和化学肥料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土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4-5]。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通过大田试验,设计对照组,探讨深翻、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及深翻加施用微生物有机肥的处理对切花菊连作发病率及防病率、主要生长品质、生理指标以及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深翻、微生物有机肥及其联合处理对菊花连作障碍的防控机理,为进一步提出合理施用微生物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内容设计对照方案,比较和探讨上述三种处理与正常处理对切花菊连作障碍的影响,主要有:对切花菊连作枯萎病发病率及防病率的影响;对切花菊生长和主要品质(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最大叶长叶宽、花茎、花鲜重干重)的影响;对切花菊根际土壤酶活性(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葡萄苷酶)的影响;对根际土壤营养(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的影响。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微生物有机肥的施用对切花菊生长和连作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在同一块连作土壤上进行试验,确保除了因处理不同对切花菊的影响之外,控制其他因素(采集数据前后的处理)对切花菊的影响,如切花菊苗期定植前长势均匀、无病虫害侵染,定植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植株在同一时期和相同部位采集数据,土壤采集用五点采样法取相同深度的土壤等。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大田试验对照法:同一大田中分块对照处理,采用空白组作为参考对照;五点采样法:确保采集的土壤能代表该处理组;重复试验法:在同一处理组中,随机采集三个重复小区具有代表性植株的数据;及其他方法,如酶活性的测定方法比色法等。
2.技术路线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分别为土壤处理,定植试验苗,苗期、生长期、开花期各试验指标的测定。
其中土壤处理分为四个,为空白处理、深翻处理、微生物有机肥处理和深翻加微生物有机肥联合处理;指标测定则分为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上部分有切花菊生长状况(株高、茎粗、最大叶长叶宽、根部鲜干重、发病率、氮含量、叶绿素含量)、切花品质(花径、花鲜干重),地下部分有土壤营养(有效氮、速效钾、有机质)与酶活(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葡萄苷酶)变化。
4. 研究创新点
本课题创新之处在于,深翻40cm处理与微生物有机肥处理的联合施用处理,通过试验求证该联合处理对连作障碍的作用效果是否更佳。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试验时间为2017年5月到11月。
5月进行穴盘育苗,育苗14天后定植,定植前一个月按设计的对照方案对土壤进行处理,在定植第100天进行各试验指标的测定及土壤采集得到相关数据,土壤采集后进行酶活性的测定,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