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课题意义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产物,科研工作者对水稻各种农艺性状的研究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水稻的抽穗期是指从播种到稻穗抽出剑叶叶鞘的这段时间,抽穗标志着水稻由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营养生长为生殖生长提供物质基础,而生殖生长与水稻产量息息相关。深入了解水稻抽穗期的遗传规律,鉴定、定位相关基因/QTL及进一步精细定位和克隆,分析其遗传效应对改良水稻抽穗期至关重要。因此本课题探究控制日本晴突变体Y7352早抽穗的基因从而调控抽穗期对提高水稻产量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研究概况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寻找日本晴早抽突变体Y7352中引起早抽的变异位点,从而获得调控抽穗期的基因,以探究该基因的作用机制并丰富抽穗的分子遗传网络。
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1、 通过表型鉴定筛选获得早抽穗植株的叶片,利用SDS方法提取叶片DNA。
2、 挑选极端早抽穗植株,用SSR分子标记方法进行初步连锁分析,获得候选位点。
4. 研究创新点
1)抽穗期是反映水稻对不同季节及区域适应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育种实践中意义重大。通过遗传学角度对调控水稻抽穗期的内在基因的研究,可以为优良品种的引种提供理论指导;作为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抽穗期长短适宜的品种将为培育优良品种提供种质资源。此外,从基因、内源激素、光照、温度、营养物质等各方面着手调控水稻生育期,将对提水稻产量产生重要影响。
2)针对基因的定位有大量的文献,理论知识丰富;而且本实验从最基本的分子筛选做起,包括基本的PCR、聚丙烯胺凝胶电泳、实时荧光定量等等实验方法和技术。
3)可能会发现新的调控水稻抽穗期的基因,为后续基因的克隆,抽穗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3年7月9月:调查F2群体的抽穗期并取早抽植株的叶片,利用SDS法提取叶片DNA,利用分布于12条染色体上的SSR分子标记对突变体亲本及南京11进行多态性筛选,利用筛选的多态性分子标记对早抽极端进行初步连锁分析,获得候选位点。
2013年10月12月:克隆候选区段内的已知基因,利用测序技术分析已知基因上的序列变异,并通过设计dCAPS标记和荧光定量技术进一步验证突变位点。
2014年3月4月:查阅文献,撰写论文。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