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1 课题的意义:20世纪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最显著的成就是杂种优势的广泛利用,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减少贫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杂交水稻较常规稻增产10%-20%。
自20世纪70年代中国首先商业化种植杂交水稻以来,到2008年中国已累计种植杂交水稻4亿hm2,累计增加稻谷6亿吨(袁隆平,2010b)。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2.1 研究目标:(1)分析22个亲本3个米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2)筛选出3个米质性状优异配合力的标记基因型。
2.2 研究内容:(1)3个水稻米质相关性状的调查按照韩龙植(2006)和洪德林(2010)规定的方法测定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2)3个米质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分析以小区的平均值为单位, 按莫惠栋的 pq 交配模式进行亲本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同时参考徐辰武的总秩次方法对亲本进行综合评价, 即先计算出各亲本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方差(VSCA), 然后根据各值大小给以不同秩次。
最后以总秩次作为亲本的评价指标。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3.1 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NCII 遗传设计,利用11个粳稻雄性不育系和9个恢复系配制99个F1组合,结合SSR分子标记鉴定3个米质性状相关的优异基因型。
3.2 技术路线:见附件13.3 实验方案:(1)性状的调查按照韩龙植(2006)和洪德林(2010)规定的方法测定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
(2)DNA 提取和 PCR 扩增及扩增产物电泳分蘖期剪取9 份恢复系和 11 份不育系的叶片, 使用 SDS 法提取总 DNA。
4. 研究创新点
4 本项目的创新之处 : 迄今稻米品质性状配合力分析已有较多报道,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转基因技术改良常规品种米质性状的报道也不少,但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杂交稻亲本品质性状的研究鲜有报道。
本研究测定 NCII交配设计99个组合稻米品质性状,,结合20个亲本SSR 分子标记基因型数据,,利用本人所在实验室课题组提出的优异配合力标记基因型鉴定方法,筛选了杂交粳稻亲本米质性状优异配合力的标记基因型,为下一步定向改良杂交粳稻亲本米质性状配合力提供标记信息。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5.1 项目研究计划:(1)2014年7-8月:完成99个F1配组的8个品质性状的测定;(2)2014年9-11月:完成DNA的提取及亲本多态的筛选;(3)2014年12月-2015年3月:分析数据。
5.2 项目完成情况:目前项目已成功完成了对9个雄性不育系和11个恢复系的99个F1组合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的测定;并顺利对分蘖期剪取的11份恢复系叶片和9份不育系叶片完成了DNA 提取和 PCR 扩增及扩增产物电泳等工作;5.3 预期研究成果:通过试验筛选出3个米质性状优异配合力的标记基因型。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