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影响产业升级的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开题报告

 2023-02-24 11:04:1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改革开放40 年来,随着工业化深入推进、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和产业体系不断健全,我国产业结构政策在目标、内容、理念、类别、手段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回顾梳理这些变化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未来产业结构政策取向。整体上看,我国产业层次仍处于低端水平,未来产业结构升级需更多依靠技术创新驱动,这要求政策理念由管制和代替市场向矫正和完善市场转变;政策类别由纵向政策为主向促进竞争、激励创新的横向政策为主转变;政策手段由严格投资审批向负面清单、自由进出转变,由行政性指令向竞争性立法转变,补贴方式由特惠性向普惠性转变,由生产环节向研发和消费环节转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利用广义巨估计方法(GMM)考察外资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机制,以期得到更为可靠和科学的结论,为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一些参考。第一部分:引言。第二部分:中国外资当前现状及特点分析。第三部分:外资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机制的模型设定。借鉴Soonchan Park和杨仕辉等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第四部分:实证结果分析。从行业角度探究外资对产业结构效应。第五部分:结论与启示。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产业升级是指产业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价值状态向高新技术、高附加价值状态的演变趋势,它主要包括两种形态的资源配置趋势(2011)。产业结构政策是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政府遵循产业结构演进规律、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向协调化和高度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无论是工业化国家还是后发赶超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产业结构政策(2016)。

40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产业结构政策在政策目标、内容、理念、类别和实施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回顾、分析并评估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把握未来产业结构政策的正确取向。然而,近些年来专门针对产业结构政策进行历史性回顾与分析的文献并不多。在现有文献中,马晓河、赵淑芳对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转换和政策演进作了回顾与展望(2008)。程锦锥就学术界关于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的进展进行了梳理(2009)。汪海波以三次产业增加值为依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进行了历史性考察(2010)。这些文献为本文提供了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但总体来看,学术界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产业结构面临的新问题及产业结构政策的新变化缺乏探讨。本文梳理了40年来我国制定和实施产业结构政策的做法与经验,分析了产业结构政策实施理念和类别的演进,并对新时期调整完善产业结构政策进行了展望。

目前国内外对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迈克尔( Michael Peneder,2003) 通过实证发现,创新投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的投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我国学者姜泽华等( 2006) 也认为产业结构升级与科技进步、社会需求、制度安排和资源禀赋等因素有关; 谭黎阳( 2002) 等学者认为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因素和直接动力。张国强(2011)等学者认为人力资本及其结构是导致中国各地区间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水平存在很大差异的原因。苏杭(2017)等学者从投入—产出的分析视角出发,结合WIOD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分别从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考察了要素投入在制造业产业升级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依赖于要素结构升级。郭克莎(2019)等学者依据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因素的变化特点,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中长期趋势,认为从目前至2035年以至 2050年,影响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重大因素主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新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以及新一轮深化改革开放。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2月15日前阅读大量资料并完成开题报告;

2022年12月16日-2022年3月18日 写初稿并完成中期检查;

2022年4月23日 上交初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朱卫平,陈林.产业升级的内涵与模式研究——以广东产业升级为例[J].经济学家,2011(02):60-66.

[2]赵昌文:《新时期中国产业政策研究》,中国发展出版社,2016 年

[3]马晓河 赵淑芳:《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来产业 结构转换、政策演进及其评价》,《改革》2008 年 第 6 期,第 5~22 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