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3省市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混合感染情况分析开题报告

 2023-02-19 20:33:2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C)又被称为“运输热”,是由病毒或细菌单独或是混合感染所引起的牛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的统称。[1]是一种多因素疾病,由环境、宿主,管理、病原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 1课题意义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通常伴随着诸如断奶,运输,混合,饮食变化以及对饲料场环境的调整等压力条件而发展。这些状况有利于下呼吸道的病毒感染,而这可能会因溶血曼氏菌14型和多杀性巴斯德菌而进一步复杂化,这两种都是鼻腔的共生细菌。[2]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在临床上主要出现流涕、咳嗽、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由于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危害严重,国外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证实其病原包括病毒、细菌和支原体等。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可导致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在药物和兽医费用、额外的劳动力和生产损失方面造成沉重的经济后果。[3]近几年,伴随着经济上升和养牛的快速发展,我国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导致的牛病死率也是逐渐上升,这要求人们做到对牛群的精准防控和及时治疗。 1.1公共卫生学意义 在目前已知的文献当中已经可以了解到与感染单一病原体相比,多种病原体共同感染将导致更为严重的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4]但是在目前的研究当中,并未对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混合感染的具体情况做深入研究,尤其是缺乏针对常常发生混合感染的病原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分析。这一空缺,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增加了难度,也提高了的地区、省际之间的牛只运输调动而发生疾病感染的风险。本文将对华北地区三省市所采集的样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研究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常见病原混合感染的流行病学规律及其特性,有助于分析其对人类和养殖业的威胁,为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在公共卫生中也具有积极意义。 1.2经济意义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原引起,而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可引起更加严重的呼吸道疾病症状,甚至导致死亡。Jhonson等[5]在2011年美国动物健康监测系统(NAHMS)研究中发现,约21.2%的肉牛受到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在牛死亡的病例中,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占45%—55%,给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且还包括受影响动物的兽医费用,药物和生产效率低下。例如冠状病毒的感染,既可以导致每头牛相当于正常生产的2.6至5.4天的牛奶损失,也可引起肉牛的日增重的减少,甚至肉牛群的死亡率可能为5%至10%或更高,有时甚至高达100%。 1.3动物疾病的防控及治疗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广泛存在于全球的养牛业当中,在所有的大洲都有该疾病的报道。 在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面,目前市面上针对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药物疗效有限。这很可能也与病原的混合感染有关,单一针对病毒病原或是细菌病原的用药并不能很好的治疗疾病或是预防其发生,不同病原的不同致病特性及作用机理也使得其药物的研发遇到重重阻碍。另一方面,考虑到经济动物效益的因素,对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多是采用防为主,防大于治的手段。除了采用基于了解其免疫特性而研制出的灭活疫苗、重组疫苗等进行免疫外,加强动物饲养管理也是做好防控工作的重要一环。清理粪便或其他污染物,器械水源的规律性杀菌或消毒,可以减少通过消化道途径的病原传播,减少动物患其他疾病的可能性,提高动物的体制;尤其养殖环境的通风、整洁,阻断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病原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患病或死亡的动物及时隔离或扑灭,减少二次感染和疾病的大面积流行;当需要进行牛只的跨地区、跨场运输时,运输工具的清洗消毒和运输车辆的气密性都需要多加注意,减少运输前后或是运输途中的感染几率。 2研究进展 现有的研究当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差异很大,中国对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对其流行病学特性,致病因子的研究了解还不全面,存在较大的空白。 2.1国内研究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多种致病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牛一般来说,正常的牛机体携带的一种或多种细菌性微生物,这些细菌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不会造成牛的发病,但是机体受到应激条件的刺激,便会激发潜在的病毒对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损伤。导致继发感染了巴氏杆菌、嗜血杆菌和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从而对牛体造成严重的损害。[6]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能够造成养殖场的牛75%的发病率和50--70%的死亡率。[7]国内的主要研究中发现,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通常是由牛副流感3型病毒(BPIV3)、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牛腺病毒(BADV)、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等一种单独感染或多种混合感染引起的。[8] 吴翠兰[9]等对广西地区2016-2017送检的病料采用PCR、RT-PCR、及药敏实验进行病原诊断,发现广西地区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主要是以牛支原体、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混合感染为主,且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仝晓丹等[8]对黑龙江某牛场的发病牛进行PCR、RT-PCR检测,确诊该牛场患病牛是牛副流感3型病毒和牛支原体引起的混合感染。张颖慧[10]等对四川省 11 个从外地引种肉牛群中爆发的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样本里10 种常见的病原包括病毒、细菌和支原体等进行检测,发现主要是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支原体和溶血性曼氏杆菌的感染。杨志强[11]等通过对江苏省2例犊牛呼吸道疾病的调查发现:华东地区一些奶牛场引起犊牛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毒牛呼吸道合胞题病毒 和牛副流感-3型感染率都非常高,其他呼吸道病毒如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和牛冠状病毒也存在普遍感染;此外多种细菌(溶血性曼氏杆菌、化脓棒状杆菌)和支原体存在混合感染情况。

2.2国际研究

国外的研究当中发现,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病因中考虑的传染原包括病毒:牛疱疹病毒1、副流感3病毒、牛呼吸道合胞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腺病毒、和牛冠状病毒和细菌、溶血曼海姆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12]这些病毒病原体主要感染上呼吸道,导致鼻炎,气管炎和支气管炎。除了牛呼吸道合胞病毒外,它们直接引起肺部疾病的能力通常受到限制,牛呼吸道合胞病毒也可能导致严重的肺部损伤为主要病因。所有这些病毒病原体都使肺部易感染细菌和支气管肺炎。[13]P.Pansri等[14]运用qPCR和RT-qPCR的方法从丹麦犊牛样本进行检测,检测出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曼氏杆菌、牛支原体的混合感染。K.E.Hay等[15]对澳大利亚的育肥牛进行ELISA等血清学研究,发现其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病毒性腹泻病毒、疱疹病毒及副流感病毒Ⅲ血清学阳性,证明多种病毒的血清学阳性会导致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风险的显著增加。Victor H.S.Oliveira等[16]对巴西南部巴拉那州奶牛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爆发期间多种病原进行分子诊断包括PCR、RT-PCR、巢式PCR方法,检测发现至少一种与BRD相关的病原体的阳性率为85.7%,而在阳样样本发现混合感染(72.2%)比单次感染更常见(27.7%)。其中最常见的混合感染是病毒和细菌(55.5%)之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的目标:

本项目对华北地区3省市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病原的混合感染情况进行分析,通过病毒的分离培养,RT-PCR、PCR等技术对常见病原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样本中病原的混合感染阳性率及病原组成,以期为牛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防控提供参考。

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本项目利用RT-PCR和PCR技术对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不同来源的动物样品进行病原检测,分析其病原混合感染情况,研究其流行病学规律及特性,为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防控提供有效参考。

技术路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项目通过对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冠状病毒的RT-PCR和PCR检测,分析其扩增序列与临床症状,进一步分析阳性样品病原的混合感染情况,对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病原混合感染情况进行了解研究,为有效预防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提供参考。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的情况下,同样对人类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2020年1月-2020年3月,查阅文献,设计引物。2020年4月-2020年5月,RNA的提取、cDNA的合成及PCR扩增,细菌16SrRNA的PCR检测,样品的混合感染情况分析。2020年5月-2020年6月,分析实验数据,完成论文撰写。预期进展1. 使用Vero细胞进行样本病毒的分离培养;完成细菌的分离鉴定;2.对样品进行RT-PCR和PCR检测;3.病原的混合感染情况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