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2例猫杯状病毒感染病例的分享,从整个诊断治疗过程出发,对该病进行一个介绍。以此让大家对猫杯状病毒感染产生一定的重视,并可对当下猫杯状病毒的诊断与防控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
猫杯状病毒病在猫群中广泛分布,具有高度传染性。自然条件下,仅猫科动物对猫杯状病毒易感,国内外也有老虎感染猫杯状病毒的报道。病猫和带毒猫是传染源。康复猫和隐性感染猫可长期带毒,排毒达数年之久,成为危险的传染源。FCV 感染和打喷嚏、口腔溃疡显著相关,病毒感染后会在口腔上皮中复制,导致口腔、齿龈、舌部溃疡。急性感染时,病毒主要排放于口鼻分泌物内,很多猫康复后仍然会持续地排放病毒,大部分排毒期可长达 30 d 以上,有少数猫甚至会持续几年,造成病毒在猫群的广泛散播。室内猫群的患病率与饲养猫的数量成正比,猫的数量越多患病率越高。目前猫杯状病毒在国内外流行情况不容乐观,且由于抗原极易发生变异,对于本病的确诊和防治造成了很大困难。我国各地皆有进行猫杯状病毒病的地区性调查,由于该病原在国内虽然只有一种血清型,但由于猫杯状病毒遗传进化树在国内外存在多个分枝,结果表示情况不容乐观。由于目前的临床治疗一直保持使用的是支持疗法,无特效药治疗,且疫苗的免疫效果并不理想,猫杯状病毒病仍在大肆传播,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猫杯状病毒病的防治也将会越来越难。本次课题通过这一例猫杯状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过程的分享,为我国将来研究优化该病的诊断过程、治疗方案提供了数据基础,对猫杯状病毒病的防控有重大意义,同时由于猫科动物对于猫杯状病毒都易感,故该研究也对野生猫科动物如虎、豹等易感动物在防控方面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帮助。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本课题旨在对一例猫杯状病毒感染病例的分享,为未来的猫杯状病毒的研究提供数据基础,也希望能引起对猫杯状病毒感染的防治重视。猫杯状病毒不同毒株的抗原性和致病性不尽相同,不同毒株之间抗原有交叉反应和交叉保护,虽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是极易发生抗原变异。猫杯状病毒感染(Felinecalicivirusinfection)是猫的一种多发性口腔和呼吸道传身病,又称为猫传染性鼻结膜炎,以双相热、上呼吸道症状、发病率高和病死率低为特征。较高的温度条件不利于 FCV 的存活。FCV 是无囊膜病毒,并且核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结构,有机溶剂氯仿、乙醚不影响其活性。病理组织学的变化特点是肺部有大而圆的多灶性脱屑,常有空泡型的单核细胞进入肺泡腔,并伴随大量纤维蛋白渗出。这一特点的变化较大,取决于病毒感染区域肺泡的数量和分布,以及脱落细胞在单个肺泡中的数量。脱落细胞主要为肺泡巨噬细胞,一定比例的脱落细胞会发生细胞凋亡。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依感染病毒毒力的强弱而不同。病猫发热,体温39.5~40.5C,精神不振,打喷嚏,口、鼻、眼分泌物增多,有时出现流涎和角膜炎。分泌物初呈浆液性、灰色,后呈黏液性,4~5d后则可呈黏液脓性。有时可见痢疾和温和性白细胞减少的症状。口腔溃疡是常见和具有特征性的症状,且有时是唯一的症状。口腔溃疡常见于舌和硬腭,尤其是腭中裂周围。舌部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有时唇、鼻,偶尔在皮肤也可出现类似病变。2~3周才能恢复。分离病毒时,可采集眼结膜刮取物、溃疡部组织或鼻分泌物接种猫源细胞。目前还没有治疗猫杯状病毒感染的特异性药物,乳酸菌、甲氟喹、猫 ω-干扰素等药物今后有望应用于临床,目前仍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相结合的方法。预防猫杯状病毒感染目前使用最多的是皮下或肌肉注射加免疫佐剂的灭活或弱毒疫苗。在诊治病猫时,切记进行隔离治疗,防止对周围易感猫的感染。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有通过PCR诊断该病时具体操作方法,对病猫治疗时使用的支持治疗的选择等。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本次课题主要研究步骤如下:1.从疑似感染的病猫的鼻咽处用鼻拭子采集病料。放入装有缓冲液的离心管中充分混合2.对待检病料进行PCR猫杯状病毒诊断,看是否呈阳性。3.倘若检测结果为阳性,立刻进行隔离治疗,由于该病没有特异性药物,所以治疗时多对症治疗结合支持治疗。本次实验过程中,检测过程中应注意步骤顺序和严格遵守标准操作方法,以免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在接触病猫后注意切勿接触其他健康猫,防止猫杯状病毒的传播。治疗期间治疗方案因猫而异,注意对症结合支持治疗。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对于猫杯状病毒的诊断方法,实验室内有①病料接种F81细胞后观察发现细胞由原来的梭形出现脱落、圆缩、葡萄串样病变。②设计猫杯状病毒的PCR引物,扩增后进行凝胶电泳,得到2000bp大小左右的特异性条带。③猫杯状病毒进行负染后,由于猫杯状病毒在形态上有比较明显的特征,因而可用电镜技术或免疫电镜技术进行鉴定。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杯状病毒样粒子,呈球形,无囊膜。④病毒或毒素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失去对易感动物的致病力,即中和试验。通过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或固定血清稀释病毒可以检测抗FCV 血清中和抗体效价,与阳性血清对比即可判定是否发生了感染。⑤将已知抗原或抗体标记上荧光色素使之成为荧光标记物,再用该荧光抗体(或抗原)作为分子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体或抗原,即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特异性荧光反应,即免疫荧光实验。⑥将已知的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到聚苯乙烯等固相载体上,用相应酶标记二抗,通过显色反应来检测抗原或抗体,是经典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原预计于2月下旬回校确认课题后即刻展开实验,但由于疫情影响开学时间尚未明确,目前在老师的建议下已更改为此课题,手中也有去年亲身在宠物医院实习时得到的病例资料,故在之后经过对猫杯状病毒感染相关论文的查阅后,已可开始着手论文的书写,难度比起此前预计的实验稍有下降,相信可以更快推进进度。根据最新的学校安排,将在5月26日到6月6日之间进行该课题的答辩。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繁殖技术研究开题报告
- 真菌株系A的死细胞对印染色素活性蓝19(Remazol Brilliant Blue R)的脱色研究开题报告
-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rn与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复合体产酶动力学研究开题报告
- 不同纳米氧化铁对植物幼苗的生理生化影响开题报告
- 利用CRIS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抗病毒蛋白PKR基因敲除细胞系开题报告
- 利用大鼠胰岛β细胞瘤细胞系建立体外糖尿病细胞模型开题报告
- 可得然胶对细菌诱导碳酸钙技术固结砂柱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 运用微核技术评估常见超加工食品的安全性开题报告
- 农药和环境激素联合对蚕豆根尖微核的诱导研究开题报告
- 几种常见环境污染物致突变性研究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