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代谢综合征(MS)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由胰岛素抵抗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生化、体液代谢失调的症候群,以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为主要特征。此外, 还包括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微量白蛋白尿, 并涉及持续低度炎症反应及血液凝溶异常等。近几十年来,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呈快速增加之势,MS被公认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卫生问题。我国居民MS患病率为21.9% (95%CI:18.2%~25.7%) ;东部地区患病率为23.6%, 中部地区为22.4%、西部地区为19.3%;其中,男性的患病率为21.3%,女性患病率21.0%。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也逐渐增大,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也在不断增加。有相关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和消化代谢功能下降,加上工作量减少等原因,高龄已成为代谢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0岁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比增加了2.5倍。目前关于MS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大量的研究表明,女性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受患者的种族、基因的表达、社会环境、地域、运动、维生素D 缺乏的影响,也和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BMI、婚姻状况、生殖年限的长短、月经状态的改变、孕次、生产次数和教育程度、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多种因素影响。
骨质疏松( OP) 是影响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骨质疏松症是以全身骨量减少,骨小梁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系统性疾病。骨质疏松症及其引起的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是老年人致残、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从病因学上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 OP。原发性 OP 是随着年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退行性病变,可分为绝经后 OP(Ⅰ型)和老年性 OP(Ⅱ型)。绝经后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呈断崖式下跌,雌激素的严重不足,致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密度降低,使骨消融增加,大量骨质丢失,最终导致OP发生。肌肉质量和肌力是决定骨骼强度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由于肌力下降和活动量的减少易发生骨质疏松。目前全球有2亿人患有该疾病,我国约有1.4亿骨质疏松症患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发生骨质疏松相关性骨折的患者超过 890 万例,全国OP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0 岁以上人口已超过 3. 5 亿( 约占总人口25.6%),OP患病率已达32. 0% (男性为10. 7%、女性为51.6%),其中大部分是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每3秒就发生1起,50岁以上人群发生一次骨折的风险可高达近30%,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增加了社会及家庭的经济负担。
2. 研究内容和问题
基本内容:
1、本课题研究老年女性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与骨密度的关联,对老年女性代谢综合征和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进行确定,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肾功 能障碍、恶性肿瘤患者;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患者。
2、使用双能X射线检查来测定BMD,是国际公认的诊断OP的金标准。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1、研究设计:根据课题要求设计调查问卷,使用同一设计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格,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进行询问,对调查方法和调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2、收集资料: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检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姓名、年龄、吸烟饮酒情况、月经初潮绝经年龄。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体质量指数BMI=体重/身高2,腰臀比=臀围/腰围。) 实验室生化检查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葡萄糖。骨密度测量部位包括:臀部、腰椎、髋部。排除不符合条件的老年女性。
4. 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1、具备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基本理论知识;
2、接受培训后,具有一定的现场调查技巧;
3、工作态度认真、工作作风踏实;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