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对留守儿童形象的建构研究——以“中青在线”为例开题报告

 2023-02-03 10:49:4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农民工。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这些农民工的子女不能随其进城,留在家乡成为农村留守儿童。

因此,也受到媒体的大量关注,然而留守儿童形象在媒体中的呈现并不是照相式的呈现,而是经过媒体加工之后的呈现,也就是说,留守儿童的媒介形象是由媒体建构的,与现实存在一定差距,因此,研究留守儿童的媒介形象显得至关重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通过查阅“中青在线”2016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关于留守儿童的报道得出相应的数据,从而分析主流媒体对留守儿童形象的建构。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希望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将主流媒体对留守儿童形象的建构较为真实地展现给读者受众。

2.希望帮助阅读该论文的读者对留守儿童的形象有更加客观的认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留守儿童问题并不是中国所特有的现象,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许多城市化或正在城市化的国家和地区经历的过程,在人口分布不均的发展中国家同样也会面临人口流动造成亲子之间长期分离的现象。

但国外在留守儿童媒介形象上的研究相对来说是稀少的,研究方法上多以调查为主,研究范围窄,研究成果也较少,未形成相关理论。

主要是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以及教育方面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论文研究计划:1.2022年11月10日前——完成选题工作;2.2022年11月23日前——完成文献综述;3.2022年11月30日前——完成开题报告;4.2022年3月17日前——提交初稿;5.2022年3月31日前——提交二稿;6.2022年4月14日前——提交三稿;7.2022年4月28日前——完成查重、完善毕业论文系统需要提交的所有材料。

5. 参考文献

[1]冯菊香.图片报道中“留守儿童”的民族志图像阐释——以新华网图片频道“镜界”系列为例[J].东南传播,2015,02:8-11.[2]安帮建.农村留守儿童媒介形象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7(15):39-40.[1] [3]肖利珍.《光明日报》与《中国青年报》留守儿童报道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4]戴军.教育理论研究的后现代思维倾向[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88-92.[5]张向阳.《人民日报》中留守儿童的媒介形象分析[J].今传媒,2013,04:152-154.[6]曹钦.留守儿童的媒介形象分析—以《中国青年报》为例[J]. 东南传播,2013,01:105-108.[7] 杨兰军. “留守儿童”形象的媒介呈现研究-以《华西都市报》和《大河报》为样本的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5:14-23.[8] 吴桐. 留守儿童新闻报道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6:20-23.[9] 陶萄.《人民日报》留守儿童形象研究(2000-2011)[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38-41.[10]郜琪.论电视媒介的农村留守现象报道[D].长春:吉林大学,2014.[11]张海娟.农村留守儿童报道的媒体社会责任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3.[12]操守宁.关于报纸媒体对留守儿童模式化报道的探究——以《羊城晚报》和《重庆商报》的报道为例[J].新闻知识,2011(11):24-26.[13]吴予敏.论媒介形象及其生产特征[J].国际新闻界,2007(11).[14]陈世海,詹海玉,陈美君,文四海.留守儿童的社会建构:媒介形象的内容分析——兼论留守儿童的”问题命题”[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02):45-51.[15]许向东.媒体形象的理念与塑造 [J].新闻爱好者,2003(05).[16]Cuong Viet Nguyen. Does parental migration really benefit left-behind children? Comparative evidence from Ethiopia, India, Peru and Vietnam[J].SOCIAL SCIENCE amp; MEDICINE.2016,153(03):230-23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