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 背景:目前,互联网 概念的必要前提和时代需求、公共管理需求、产业升级需求及现实需求已成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智力,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巩固,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加快综治信息化建设是在新形势下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升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和平安建设现代化水平的基础工程。中国拥有广阔的农村和庞大的农村人口,如何服务好农村和农民一直以来都是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而现实中各级政府对于繁而复杂的基层农村的服务工作往往受到编制、财政和地理上的种种制约无法完全兼顾,引入企业进行企业化运作是对政府服务职能一种很好的补充方式,在国外有许多非常成功的案例,近年来也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基层政府的接受和认可。各部门各方面协调一致,齐抓共管,运用多种手段打防并举,标本兼治,整治社会治安,打击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治安的稳定已成为当前的主流趋势。在此背景下所研究的可对人口流动管理,教育、社会人员的变动,治安人员的巡防管理,社会人员资料的调动的系统的产生可以说的顺时也是必然的。
1.2 目的:本标准旨在为各级综治组织开展综治信息系统建设提供指引,各级综治组织通过信息采集、案(事)件流转等,掌握人、地、物、事、组织等基础信息,并整合教育、公安、民政、司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卫生计生、工商、安全生产监管、邮政等相关业务数据,进行数据交换、关联比对,实现综治相关数据资源互通共享。实现数据化社会治安管理,使人员变动一目了然。提高维护社会安全的便捷性与效率性。
1.3 意义:综治信息系统建设应用严格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大力推广应用国产信息技术与产品,加强关键应用技术创新,建立健全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网络安全关键技术保障机制,实现对网络设施、业务应用和信息资源的安全保护,确保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可管可控。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综治组织建设及其他综合业务进行统计汇总,动态掌握各级综治组织和队伍建设情况,便于提升技工队伍建设水平,增强工作合力。提高政府部门对于民众的管理,高效地为人民服务、管理教育人口流动、处理民事案件、管理人口动态,增强民众的聚合力和向心力。对事件进行清晰分类,便于下发及执行,避免遗漏、忘却等一系列不可抗力。对民众日常生活的权益有极大的保障,在进行各方面事务的时候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实效性。对学校的人口资料有很强的覆盖性,对在校师生的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对管理学校师生提供了相应的帮助。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2.1本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3.1 研究方法
首先,对本系统所设计的地区,进行了实地的考察,对当地人员进行了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他们在被政府服务期间所遇到的问题。为了进一步详细了解,找到了几位相关人士进行了访问。然后对所了解的到的情况,以及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当地服务人员办事效率由于外力因素而导致缓慢,人员分配不能够有效合理,经常出现个别分配过多任务,个别闲暇的情况。巡防人员管理相对不便,校园周边治安不能针对性有效管理。
然后,查看了当地的有关历史文件,详细地了解当地的组织,治安,人口的情况和概览,将实有人口进行统计,特殊人群,重点青少年进行分类,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进行划分,特殊事件进行单独存储,并全面地、正确地掌握研究的方向及问题。了解当地地貌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网格化的管理。
4. 参考文献
[1]用互联网思维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J]. 胡海波.中国国情国力. 2015(08)
5. 工作计划
(1) 2022.1.11----2022.2.15 分析课题,查找资料(2) 2022.2.16----2022.2.28 完成需求分析(3) 2022.3.01----2022.3.16 完成开题报告(4) 2022.3.17----2022.3.26 完成数据分析(5) 2022.3.27----2022.4.5完成软件设计(6) 2022.4.06----2022.4.13 完成软件主框架的设计与搭建(7) 2022.4.14----2022.4.28 完成软件的编码工作(8) 2022.5.1 ----2022.5.08 完成软件后期的修改(9) 2022.5.09----2022.5.30 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