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与坚定文化自信 ——以2021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为例开题报告

 2023-09-07 09:06:3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国内融媒体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学者和从业人员基于媒介融合的概念提出了“融媒体”。国内最早提出融媒体概念并进行系统研究的栾轶玫认为,“融媒体时代的创新,首先是理念上的创新。 除了理念上的创新之外,还有一系列的模式创新。融媒体带来的最重要的一个后果即‘媒介之间的边界由清晰变得模糊’,因此,‘打通’是融媒体时代模式创新的关键”。融媒体的概念包含了“全媒体”,而除了介质门类要“全”之外,融媒体更加注重各种介质之间的融合,即打通各媒介、各平台,重新塑造新闻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的流程。融媒体的发展从最初各种形态的媒介单纯的汇聚在一起,到各媒介相互渗透、融合,最终形成动态的新形态融媒体。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融媒体中心主任陆先高指出,“融媒体的概念重在‘融’,重在将机构媒体分散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部门的内容资源、采编队伍、采编资源、采编发流程、产品形态、传播渠道、技术解决方案、市场对接等,融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来解决”。 融媒体概念首次被官方公开使用是在2017年3月22日。当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人民日报社调研,首次使用融媒体概念。 融媒体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发展前景。学界对于融媒体的研究和业界对于融媒体发展的实践在不断深入。2.对传统文化的呈现与表达的研究现状(1)关于2021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晚会的研究分析 2021年春晚节目《唐宫夜宴》大火出圈后,河南卫视在端午期间策划的节日晚会《端午奇妙游:唐宫夜宴前传》再次火爆全网。从《唐宫夜宴》到《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游》,再到《端午奇妙游》,短短几个月内,在没有当红明星加持和重金包装的情况下,河南卫视依托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打造的系列晚会节目频频爆火“出圈”。究其原因,根本在于以文化为核,用匠心和创新的形式为传统文化赋能,释放传统文化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传统文化融入当代世界。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晚会成功的重要策略在于首先找到了链接全民的传统节日,并将中华民族节日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观者在观看过程中强化民族的集体历史记忆,从而有利于个人形成文化认同、社会认同和国家认同。 河南卫视打造的一系列“现象级”视听产品已不局限于单个节目的“爆红”,而是成为值得关注与研究的对象。这既得益于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的积淀,也离不开传播技术和呈现方式的进步。同时,这一系列节日晚会的策划、生产和传播等多个维度的创新性探索与实践,也值得深入研究和学习,寻找传播和呈现传统文化的新路径。(2)国内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呈现与表达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影响民族发展、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传统文化的传播是大众树立文化自信的前提,也是提高民族凝聚力的关键,更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 我国传统文化蕴含深远,兼具古韵之美和豪情壮志的家国情怀,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但由于现代众多观众缺乏深度阅读和积累,对我国的历史认识模糊,难以重构历史情景,从而也难以领略传统文化之美。而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实物呈现则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缺憾,相较于文字书本的呈现,降低了观者的门槛,使得不同类型的观众都能够接触传统文化、了解其内涵。河南卫视节日系列晚会对于传统文化的呈现于传播并不强调历史知识的简单灌输与堆砌,而是将“实物”串联成关于“历史”的场景。另一方面,河南卫视节日系列晚会的每一个节目都能够单独拆分成3—5分钟的短视频,适合受众在碎片化时间内浏览、传播,从而使节目在移动互联网平台获得热度。 目前,国内媒体在对于传统文化的呈现和表达都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结合数字化的技术手段,打造新颖独特的文化IP,利用融媒体平台进行传播。3.国内对于文化自信的研究概述 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 201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发自内心的、最深沉持久的力量,为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撑。文化自信植根于中华民族肥沃的文化土壤,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理论指导,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有综合国力的物质支撑,有文化自觉的心理基础。 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根本。提升文化自信,必须摆正心态,立足传统,推进改革,以持续发展铸就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1.以2021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晚会为案例,通过观察分析此系列晚会节目在融媒体平台的传播以及传播效果、受众反馈,研究在融媒体语境下如何更好的传播我国传统文化,弘扬和坚定文化自信。2.研究分析2021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晚会广受欢迎的原因和内核,总结对于传统文化具有普适性的融媒体宣传经验,并分析在融媒体语境下如何更有效的传播传统文化,为发扬传统文化和坚定文化自信提供新思路。(三)参考文献[1]刘康帅. 河南卫视春晚《唐宫夜宴》的文化创新表达[J]. 新闻前哨,2021,(11):119-120.[2]张子娟. 文化自信视角下传统文化的“破圈”之道探析——以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系列节目为例[J]. 视听,2021,(11):46-47.[3]蒋金韵. 融合文化视域下传统文化节目如何实现突围——以河南卫视《唐宫夜宴》等文化节目为例[J]. 视听,2021,(11):48-50.[4]吕姣姣. 从河南卫视系列晚会看传统文化的传播策略[J]. 出版广角,2021,(19):84-86.

[5]辛晓青. 融媒背景下媒体对历史文化创新表达策略分析——以河南卫视《唐宫夜宴》出圈为例[J]. 中国地市报人,2021,(10):42-43.

[6]钱林林. 国潮正当时 融合更出彩——新媒体技术赋能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J]. 中国传媒科技,2021,(08):68-7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问题

(一)基本内容:引言一 关键概念界定及研究现状(一)融媒体概念界定及发展现状(二)文化自信的内涵二 2021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晚会的分析(一)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晚会中对传统文化的呈现与表达1.视听结合:化抽象为具象2.立体呈现:构建沉浸式场景3.构建传统文化IP(二)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晚会在融媒体平台的传播1.完整节目形式的传播2.短视频形式的传播3.文字和图片形式的传播4.受众的社交传播(三)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晚会出圈的原因1.将传统文化与技术结合:创新、通俗的表达与呈现2.挖掘传统文化深刻内涵:引起观众情感共鸣3.融媒体广泛传播,引发大众讨论三 融媒体语境下传统文化的呈现与传播的优势与不足(一)融媒体平台中传统文化呈现与传播的优势1.多媒体展示与多媒介推送2.云技术的发展:资源共享、更新快捷、接收方便3.大数据:精准传播4.从传者单向输出转变为传受双向互动(二)融媒体平台中传统文化呈现与传播的不足1.信息海量化:质量良莠不齐2.信息碎片化:不利于深度发掘传统文化3.传受双方界限模糊,舆论复杂难控四 融媒体语境下传统文化呈现与传播的完善与创新建议(一)树立新传播意识变革传播观念,打破各类媒体片面结合的壁垒;注重传播内容和话语体系的方式方法;“内容为王”。(二)构建新传播生态综合运用诸如数据图解、音频、视频、动画、H5 轻应用等多种形式,进行更加生动形象的宣传报道。(三)丰富传统文化的产业链条五 融媒体语境下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一)技术赋能: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字技术结合进行创新表达(二)深耕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与价值(三)构建传统文化IP:促进传统文化的多样性表达(四)注重宣传与表达方式:保持叙事话语的年轻化

结语

(二)解决的关键问题:1.观察2021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晚会在融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和受众的反馈。2.研究分析2021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晚会广受欢迎的原因和内核,以及其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文化自信的弘扬起到的积极作用。3.总结出该案例中具有普适性的融媒体宣传经验,并分析在融媒体语境下如何更有效的传播传统文化,为发扬传统文化和坚定文化自信提供新思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广泛收集、阅读并整理与本论文相关的资料。

2.观察法:观看2021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晚会,了解节目的主要内容,观察现实和网络中的观众对于晚会节目的反馈与讨论。

3.案例分析法:研究2021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晚会的节目在不同平台的传播,并对其传播效果进行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1.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文献检索能力,有助于毕业论文的撰写。

2.参与大学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出一定的调查研究能力和考察能力。

3.了解当前融媒体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观看并了解2022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晚会节目及其内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