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选题背景
未来将会是一个遍布通信链路的分布式神经网络,融合生物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感知万物、联接万物的网络,从而实现万物智联。面向6G的太赫兹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被设想为支持未来6G智慧生活的关键技术。面向6G时代机器通信、沉浸式业务对高精度感知与高速率通信的需求,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应运而生。
5G在技术和业务两个层面向6G演进,业务要素从人向智能体、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要素扩展,信息处理功能需求从信息传递向信息采集、信息计算扩展。AI业务、沉浸式业务和数字孪生业务正广泛渗透到垂直应用领域,新兴业务6G网络提出了端到端信息处理能力的更高诉求,使得通信感知一体化成为6G技术与业务的主导趋势之一。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2.1研究内容
与现有移动通信系统更兼容的 OFDM 在通信感知一体化波形设计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该方案需要进行波形优化,以提升感知性能。在面向 6G 的通信感知一体化设计中,基于移动通信信号实现感知功能的同时,通信仍为首要任务。为保证通信功能不受影响,未来基于收发分离的感知系统设计将会取得广泛应用。使用不同天线阵列分别进行感知与通信信号的接收与处理,以此获取通信和感知功能的同时优化。在感知性能提升方面,将太赫兹雷达波形FMCW与OFDM进行结合是一个可行的研究方向。FMCW 信号时带宽积较大,有助于提升感知性能;OFDM 频谱效率较高,有助于提升通信性能,而两者的结合可以联合提升通信与感知的性能。
2.2预期目标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3.1研究方法
基于现有波形的一体化波形适配性研究:采用该方法可以满足设备的快速演进,实现前向兼容性。但此研究方向的基础理论前提没考虑通信和感知的一体化需求,因此对通感一体的需求满足度偏低。新型通感一体化波形设计及研究:这类波形目前还处在研究初期。传统雷达波形设计的目的是得到具有最优自相关特性的波形来保证雷达探测性能;通信波形的设计是要保证能对抗各种信道衰落以及多用户干扰从而正确地解调解码出通信信息。两者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找到合适的信号同时完成信息传递和目标探测功能。目前来看国内外的专家主要还是从通信和感知的互信息最大化进行设计的较多。其中使用通信和感知信号的互信息加权的波形生成方法是目前较为前沿的技术。
3.2步骤
4. 参考文献
[1] 太赫兹感知通信一体化波形设计与信号处理.余显斌;吕志东;李涟漪;Nazar Muhammad Idrees;张鹿.通信学报.2021(01)1-5页[2] 一种基于OFDM-chirp的雷达通信一体化波形设计与处理方法[J].赵玉振,陈龙永,张福博,李焱磊,吴一戎.雷达学报.2021(03)1-3页[3] 雷达通信频谱共享及一体化:综述与展望[J].刘凡,袁伟杰,原进宏,张健,费泽松,周建明.雷达学报.2021(03)1-3页[4] 基于波形共用机制的雷达通信一体化研究进展[J].杨超,张逸格,郑霖.无线电通信技术.2021(02)1-4页[5] 参数调制多载波雷达通信共享信号设计[J].杨慧婷,周宇,谷亚彬,张林让.雷达学报.2019(01)1-3页[6] 一种超分辨OFDM雷达通信一体化设计方法[J].刘永军,廖桂生,杨志伟,许京伟.电子与信息学报.2016(02)1-5页[7] 种步进MFSK调制的雷达通信共享信号设计方法[J].王诏丰,廖桂生,杨志伟.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6(08)1-3页[8] 太赫兹通信感知一体化波形:现状与展望 尉志青,冯志勇,李怡恒,马昊,贾锦竹.《通信学报》,2022(01)1-3页[9] 中国联通. 中国联通太赫兹通信技术白皮书[R]. 2020. China Unicom. China Unicom terahertz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hite paper[R]. 2020.1-4页[10]基于频率调制的多载波Chirp信号雷达通信一体化研究[J].李晓柏,杨瑞娟,程伟。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2]1-3页
5. 工作计划
具体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第1-2周):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对该项研究的背景、该课题国内外的应用和研究状况进行一定的了解,以及目前广泛用的技术;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第3-11周):对课题进行实际的研究,运用mtlab对波形优化以及算法进行研究,记录研究数据,并最终汇总数据,得出结论。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