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万古霉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糖肽类抗生素,在很多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等种类的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无效时,万古霉素被认为是“对抗顽固耐药细菌的最后一道防线”。它能够与细菌肽聚糖前体五肽末端的两个氨基酸(D-丙氨酰-D-丙氨酸)结合,阻碍糖基转移酶产生新生肽聚糖,从而通过抑制转肽作用使细胞壁无法进行生物合成,使细菌无法生长甚至裂解死亡。然而由于抗生素的不恰当使用,它的不敏感菌株也出现了。从1986年开始,各国学者相继分离到了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近些年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同时其耐药性也有向其他革兰阳性菌转移的趋势,严重影响临床效果。
作为一个新型的人工合成的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利奈唑胺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阳性菌的感染,尤其是对一些多重耐药菌株,如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它可以结合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作为抑制剂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通路,从而起到抑菌效果。近年来其耐药菌株的报道陆续在肠球菌和葡萄球菌中,且其耐药问题日趋严重,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替米考星是一种半合成第三代大环内酯类药物,作为畜禽专用的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所有的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以及霉形体、支原体、螺旋体等均有抑制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防治由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感染引起的肺炎以及家禽支原体和动物乳房炎等,同时还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效果。它会与细菌的50S核糖体亚基结合,阻碍肽链延长来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以达成抑菌作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情况一直十分严峻,如猪链球菌的不敏感率一直很高,有报道显示甚至已超过90,严重影响了该类抗菌药在临床上的有效应用。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分离鉴定猪链球菌,并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检测、PCR检测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等方法调查猪链球菌对替米考星、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性与耐药机制。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与实验方案: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有关万古霉素耐药和利奈唑胺耐药的的报道主要出现在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等革兰阳性菌中,在猪链球菌中的报道极少,而申请者导师所在课题组在对猪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情况的持续监测中发现了少量耐药菌株。本项目以此为基础,检测临床分离猪链球菌的耐药表型及相关耐药基因,确定耐药基因来源及流行情况,对比分析相关耐药基因环境,研究耐药基因在猪链球菌中的传播潜力,为控制耐药性的传播和多药耐药菌株的产生提供科学依据。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20年2月底 - 4月中旬:学习相关文献,分离鉴定猪链球菌,检测菌株对替米考星、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表型。
2020年4月下旬 - 5月初:通过PCR方法检测菌株中是否存在三种耐药基因vanG、optrA和ermB,对特殊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2020年5月中旬 – 5月底:分析耐药基因的基因环境,整理实验数据,撰写论文。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繁殖技术研究开题报告
- 真菌株系A的死细胞对印染色素活性蓝19(Remazol Brilliant Blue R)的脱色研究开题报告
-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rn与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复合体产酶动力学研究开题报告
- 不同纳米氧化铁对植物幼苗的生理生化影响开题报告
- 利用CRIS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抗病毒蛋白PKR基因敲除细胞系开题报告
- 利用大鼠胰岛β细胞瘤细胞系建立体外糖尿病细胞模型开题报告
- 可得然胶对细菌诱导碳酸钙技术固结砂柱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 运用微核技术评估常见超加工食品的安全性开题报告
- 农药和环境激素联合对蚕豆根尖微核的诱导研究开题报告
- 几种常见环境污染物致突变性研究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