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猪痘病毒可引起猪的发热、皮肤损伤、形成痘疹和结痂,乳猪和幼猪较为敏感,成年猪通常呈温和性或隐性感染。猪痘病毒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猪是其唯一的感染宿主和贮藏宿主。由于猪痘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部分猪的皮肤出现轻度局部损伤,且绝大部分感染猪主要是成年猪能自行康复,对养猪业造成的直接损失较小,因此猪痘这个疾病常被兽医临床工作者忽视。1842年欧洲首次出现报道猪痘病毒感染,之后在非洲和美洲地区也出现报道,目前猪痘呈世界性分布。
由于猪痘病毒在痂皮中存活时间较长,在猪血虱中可存活很久并且具有几个月的传染力,所以,在发病猪场,可年年造成仔猪发病,形成地方流行。病毒可存在于感染猪皮肤痘疹的渗出液、脓疤和脱落的痘痂中,散布于猪舍及周围环境中,干燥状态下病毒存活可达一年,随着皮肤外伤造成感染。通常该病一年四季可发生,但多见于夏季,猪舍日常管理不善,舍内通风条件差,阴暗潮湿,养殖密度过大等均可导致疫情加重。
发病初期,病猪腹股沟淋巴结发生肿大,且口腔、咽喉、支气管、气管内都持续出现痘疹,如果管理不当往往会继发引起胃肠炎、肺炎、败血病等,并容易发生死亡。虽然猪痘本身对猪群的损害不大,但是其引起的其他疾病所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再加上猪痘的隐性感染比例很高,快速准确的抗体检测方法有助于帮助我们全面了解某地区猪群的感染情况,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对猪场的环境和饲养管理方式进行改善。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原核表达猪痘病毒保护性抗原,包被酶标板,建立猪痘病毒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
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 SWPV的增殖及DNA的提取
采用PK15细胞对猪痘病毒分离株进行细胞培养,按照常规方法提取病毒基因组DNA
2.SWPV保护性抗原 的克隆、鉴定
4. 研究创新点
国内外对于猪痘病毒的血清调查报告不多,主要是应用免疫琼脂扩散法对猪血清进行SWPV进行抗体检测,DeBoer和黄冬艳等人均采用该方法对猪血清进行SWPV抗体检测,SWPV抗体阳性率分别是7.5%和4%;另外,构建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研究更少,2012年蒋新华在硕士论文中对猪痘病毒有详细的分子流行病学和血清学调查,2013年邓舜洲对猪痘病毒的P35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并建立了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检测出来的SWPV抗体阳性率为37.5%,较免疫琼脂扩散法的阳性率高,是因为ELISA的灵敏度远远高于免疫琼脂扩散法。
对于猪痘病毒的保护性抗原,仅仅在一些对猪痘病毒的基因组进行分析时有涉及到,也有部分探讨猪痘病毒囊膜的主要结构蛋白如P35蛋白,但没有看到表达猪痘病毒保护性抗原进行间接ELISA检测病毒方法的建立研究。本次研究是对猪痘病毒的保护性抗原进行原核表达,并建立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预期四月份开展相关实验,分析数据进行相关论文的撰写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繁殖技术研究开题报告
- 真菌株系A的死细胞对印染色素活性蓝19(Remazol Brilliant Blue R)的脱色研究开题报告
-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rn与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复合体产酶动力学研究开题报告
- 不同纳米氧化铁对植物幼苗的生理生化影响开题报告
- 利用CRIS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抗病毒蛋白PKR基因敲除细胞系开题报告
- 利用大鼠胰岛β细胞瘤细胞系建立体外糖尿病细胞模型开题报告
- 可得然胶对细菌诱导碳酸钙技术固结砂柱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 运用微核技术评估常见超加工食品的安全性开题报告
- 农药和环境激素联合对蚕豆根尖微核的诱导研究开题报告
- 几种常见环境污染物致突变性研究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