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课题的意义
大豆起源于我国,栽培利用也已有5000年历史。大豆是豆科植物中最富有营养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是蛋白质最丰富最廉价的来源,其各方面价值极高。但目前外资已基本占领中国大豆市场,操纵了市价,中国大豆产业危在旦夕。要振兴我国大豆产业,首先要提高大豆生产,选育高产稳产大豆新品种是依靠科技发展大豆的有效途径,大豆耐淹性育种是重要研究方向。
洪涝对大豆生长的影响巨大。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季风气候的影响下,降雨多集中雨夏季,田间排水不良作物很容易遭受涝害的影响。大豆苗期易受洪涝灾害危害,渍涝成为我国大豆生产主要的非生物逆境灾害之一(陈文杰,2010)[1]。由于长期受严酷的自然选择,使得一些野生大豆对逆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利用野生大豆拓宽大豆耐淹性遗传基础和栽培大豆品种进行重组自交,培育耐淹品种,对发展大豆生产,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项目研究目标:
调查NJRINP重组自交家系群体淹水和正常处理条件下发芽相关性状的表型,并利用该群体已有遗传图谱进行QTL定位研究,筛选优异耐淹品系,为进一步育种利用提供参考。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研究方法:
试验材料:NJRINP重组自交家系群体(南农86-4PI342618B)。
4. 研究创新点
四、特色或创新之处
(1)思路上有特色。大豆耐淹性是重要的育种性状,但研究相对落后,芽期耐淹性研究较少。本申请对目标群体的芽期耐涝性进行研究,通过群体(亲本)、多性状的遗传解析,试图揭示野生大豆芽期耐淹性的遗传基础。
(2)对其相关研究起到一定作用。通过研究野生大豆的耐淹性来进行QTL定位,对利用野生大豆优异基因资源改良栽培大豆具有重要意义。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五、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本课题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2013.06--2013.07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