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应用前景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问题被人们逐渐认清,其就成为了国内外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1]。
各项气候生态因子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气候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范围广,频率高,而且难以人为控制与改变,任何程度的气候变化都会给农业生产及其相关过程带来潜在的或显著的影响,其中尤其以气温为气候变化最为重要的指标[2],气温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以及自然环境状况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即使在科技相对发达的今天,农业生产仍无法摆脱对气候,尤其是对气温的依赖。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的目标 通过对西北地区近50年温度变化的分析得出温度变化规律,根据热量资源对耕作制度的影响,研究温度变化对西北地区耕作制度的影响。
研究内容:(1)选取西北五省陕、甘、宁、青、新,每省选取南、北、中共14个站点,分析1961-2010年的气温变化,对所得数据包括西北近50年(1961-2010年)历年逐日平均气温,以及由以上原始数据计算出来的逐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起始日期、≥10℃天数、活动积温进行线性趋势相关分析。
(2)总结西北地区的主要耕作制度及耕作制度划分的温度指标。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本实验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对西北地区近50年温度变化的分析,得到稳定通过10℃的生育期天数。
利用趋势分析法进行水稻逐年≥10℃生育期随年代变化的趋势分析,根据作物稳定通过10℃生育期的起止日期和时间间隔,分别统计≥10℃生育期内气温以及活动积温的变化情况,研究生育期内积温的年变化趋势。
利用相关分析法求出水稻生育期天数与该生育期期间的降水总量及活动积温的相关性系数r,进一步分析各项统计数据的相关性。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1)选题新颖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问题是国内外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国内外对耕作制度的研究起步不久,正处在上升趋势。
(2)研究结果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掌握西北地区耕作制度的地域特点和区域差异,找出同类耕作制度共同或相似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从而扩大研究成果的应用范围,更科学、更合理地利用各种农业资源为生产服务有重大意义。
研究气候变化对耕作制度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同时对作物生产的区域布局也具有指导意义。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2014年9月01日-2014年9月20日文献资料调研和研究方案完善;(2)2014年9月21日-2014年10月11日下载原始数据、了解统计分析方法;数据处理、研究阶段;(3)2014年10月11日-2014年12月01日 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研究成果。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