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 研究意义小麦是一种适应范围广、产量高且营养丰富的重要粮食作物,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在中国小麦种植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金善宝,1964),发展至今,小麦已成为继水稻和玉米之后的第三大粮食作物。
因此,促进小麦生产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持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及促进经济发展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 研究目标探索指示小麦冠层反射光谱对物候期变化的敏感波段,进而构建准确性高、通用性强的小麦生育期反演模型。
预期结果既可为农田生长信息的遥感监测提供有效技术途径,又可为作物生长监测和作物系统模拟的桥梁为作物模型模拟提供准确有效的参数,还可以为今后更好地应用卫星光谱数据进行作物生育期监测提供依据。
2 研究内容(1) 解析不同生育时期的光谱响应规律和机理性关系;(2) 探索构建小麦生育期敏感植被指数; (3) 建立机理性的小麦生育期反演模型。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 研究方法(1)实施不同品种、不同氮素水平、不同种植密度互作的小麦大田试验。
(2)运用作物栽培知识,准确识别小麦全生育期中的每个生育时期,定期详细记录小麦叶龄及生长状况。
(3)准确获取小麦冠层反射光谱信息,基于已有的植被指数,从中筛选出适合监测小麦物候期的指数,并准确反演小麦物候期。
4. 研究创新点
(1) 在作物生育期监测方法中,研究者们应用最多的是利用卫星获得的遥感数据进行。
尽管卫星获取的遥感数据监测的尺度更大,但由于云层及其阴影、大气气溶胶、传感器角度等问题存在较大的干扰,对于我国南方多阴雨的天气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本研究基于地面遥感平台进行小麦生育期监测,大大降低了噪声对监测精度的影响。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4年9月 - 2014年10月:文献查阅、知识获取。
2014年10月:小麦播种准备工作,包括试验小区的设计、称取种子与肥料和试验测定所需设备的检查与准备。
2014年11月 - 2015年4月:小麦的田间测试、数据的处理和论文的撰写。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