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制品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消费不可缺少的食品是目前我国食品行业中增长较快的品类之一。1978年全国奶类总产量仅有97.1万吨,而2018年已达到3176.8万吨,增长约31.7倍。人均占有量由不足1千克,增长到25千克,加上进口乳制品,国人均奶类消费量已接近40千克,各种乳制品产品琳琅满目、品种齐全。然而,近年来涉及乳制品安全的事件频频发生: 2011 年蒙牛纯牛奶检出强致癌物,2016年 “贝因美”、“雅培”品牌的假冒伪劣产品案件以及科迪牛奶再次曝出三聚氰胺事件。一起起安全事故的爆发严重影响乳制品行业正常发展,并引起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因此,国内越来越多的乳制品企业以及相关监管部门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加大风险的排查力度,开始实施HACCP管理体系认证,提高抽检力度。但是,现有的针对HACCP体系的研究成果多是构建各领域HACCP体系计划表,所使用的信息系统十分单一。一方面,智能化水平不高,无法在溯源管理过程中进行实时的监控,及时得到纠正措施;另一方面,研究所使用的信息系统各不相同,对HACCP体系知识的表达各异,无法实现乳制品质量知识的共享,重用,影响了供应链主体的生产效率。
基于上述情况,本文旨在前人关于HACCP体系本体模型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本体库,通过诸多信息化手段提高乳制品风险监测能力,提高乳制品监管效率。从而,相关方可以全面了解乳制品各环节的质量信息,对各环节质量信息提供全面准确的质量监督措施,实现生产透明化。同时,提前制定相应的措施应对乳制品突发情况,系统地、全面地加强对乳制品的风险监管,保证消费者的利益。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的研究旨在将本体的构建和推理技术应用到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中,通过构建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本体库,设计并实现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实现对乳制品关键监测指标的诊断预警功能以及信息管理等,实现知识的统一、共享与复用,从而提高乳制品质量风险监控和知识推理的方便性。
本文依据的研究框架如下: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本体的发展迅速,为质量安全监管本体库的建立提供了基础,现有的国内外研究如下所示:
国外在本体研究方面起步早,并且发展稳定,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根据dblp检索,自2006年起,本体相关文献有十年达到了1000篇,另外三年分别是972篇、978篇和912篇,且覆盖领域较为全面。如S.Janssen 等提出了基于本体的集成评估与建模在农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应用研究;J. Bally等研究了本体在天气预测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
在我国,将本体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阳震青(2010)等采用本体方法建立财务风险预警领域知识本体模型,构建了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系统框架,提出了构建基于财务知识本体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思想;倪志伟(2011)等通过建立本体知识库,提出一种基于本体的组合预测预警模型,实现了系统内数据、模型、知识的一致化表示,实现了各模型和指标体系间的知识共享和重用;魏颖昊(2015)等通过探讨本体用于质量信息资源的关键技术,初步提出了基于本体的质量信息资源系统模型框架;宋余庆(2019)等利用本体技术整合专利知识资源,形成面向产品创新的专利知识库框架,方便了创新人员对相关专利知识的检索和利用。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日前——完成选题工作;
2、2022年1月6日前——完成开题工作;
3、2022年3月13日前——完成论文初稿;
5. 参考文献
[1] 朱麟. 基于本体的HACCP体系知识服务研究[Z]. 安徽农业大学, 2011: 硕士.
[2] GardnerS G. Ontology-base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Z]. 2003.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